2016泉州温暖面孔 大爱感动你我(图)

核心提示
回首2016年,发生在泉州大地的好故事说不完、道不尽。
因为爱心,他们免费赠送馒头和豆浆;因为热爱,他在大山坚守乡村教师岗位36年;因为坚持,他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因为爱情,他们跨越海峡情定西街;因为险情,他们不顾安危徒步3小时挺进重灾区;因为亲情,他边务工边照顾瘫痪的老父亲……这一张张普通的面孔带给我们发自心底的感动,他们的故事汇聚成文明之城的温情画卷。
2016年即将过去,蓦然回首,那些面孔鲜活依然。让我们再次走近他们,共同回味一下那些令人感动的瞬间。
徒步挺进重灾区的“十三勇士”
新闻回放
9月16日,台风“莫兰蒂”给南安市九都镇带来严重灾害,30余处山体滑坡,阻断了被困村民通往安全地区的“生命通道”。驻泉某部13名官兵获悉后,不顾危险,主动请缨,徒步3小时挺进重灾区,又耗时6小时抬着重伤员历经重重险阻将其送医,谱写了一曲“人民子弟兵心系人民”的爱的赞歌。
面孔回访
事情过去3个月了,回忆起当初的一幕幕,13名战士纷纷表示,此次救援行动已经成为他们军旅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
据此次救援的带队干部王政东介绍,参与救援的战士中,最大的35岁,最小的才18岁。“没想到这次救援会如此艰难,但越是艰难,战士们越具有使命感,大家都拼尽了全力。”11月底,13名勇士获得了所在部队评选的“感动十佳人物”的称号。王政东说:“在和平年代,能够执行这样的救援任务,也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挺自豪的!”
据悉,13名勇士参与救援的照片刊登后被大量转载。来自浙江的樊思凯说,当时父母只知道他去灾区执行任务,但并不清楚会如此危险。在网上看到照片后,父母赶紧打电话过来询问详细情况。家里的亲戚朋友看到照片后,对他更是赞不绝口。如今,关于当初13人参与救援的相关报道,已经成为战士们争相收藏的“香饽饽”。 (记者苏凯芳)

呵护孩子成长的侏儒哥哥
新闻回放
在南安诗山镇街头,居民们经常会看到一幕熟悉的画面:诗山福利院的8名小孩子排成一队走路上学或放学,而走在队伍前面的是一名大年龄的“小个子”,他是孩子们的大哥哥洪仁心。从小在福利院长大的洪仁心,患有侏儒症,身高不到1.3米,但在孩子们的心中,他像父亲一样高大。今年6月18日父亲节来临时,本报《侏儒哥哥 伟岸如父》的报道引发众多市民、网友关注和共鸣。
面孔回访
半年时间过去,记者近日再次来到诗山福利院。孩子们又长高了一些,不变的还是洪仁心。30岁的他仍是挂着憨厚的笑容,贴心地照顾着弟弟妹妹们的读书生活。8岁的蔡佳良是上学的孩子里最小的,他曾是一名弃婴,3个月大时由永春县民政局送来福利院。洪仁心是看着佳良长大的,如今这个“小不点”的身高都快超过他了。
一早起来打扫卫生,平常负责看守大门,上下学时间接送孩子,指导督促他们做作业,这便是洪仁心在福利院里一天生活的写照。20多年来,诗山福利院送走了一批又一批长大的孩子,永远“长不大”的洪仁心还在坚守,呵护着孩子们的成长。(记者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