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浙江千年古村上少妃村:见证曾经繁华 亟待修复

2017年02月10日 15:33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

  武义县新宅镇北部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座千年古村。它有一个十分动听的名字——少妃村,让人想到一个倾国倾城的妃子。

  上少妃的北面有一座巍峨耸立的花岗岩体,叫做郑岩峰,山峰上古树繁茂,遮天蔽日,是少妃人引以为自豪的风景山。当地人甚至为它建造了岩仙庙(后改为陈厍纪念馆),少妃古村就坐落在这一座在村人眼里十分神圣的山峰脚下。

  如今,村子自北向南分为上少妃和下少妃两个行政村。不久前,上少妃村入选了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古村,它的故事里真的有一个美丽的妃子吗?

  从金华市区一路向南驱车两个小时,到达郑岩峰脚下。冬日的阳光里,少妃古村静静地卧在山脚下,宛如一个娴静的少女。

 

 

  少妃村在武义县境内,从前属宣平县管辖。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宣平县撤销,划归武义县。解放后,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宣武乡,后叫宣武公社。改革开放后,恢复原名,把上下宅改叫上少妃、下少妃。因为同宗同源,当地村民仍叫它少妃村。

  这里三面山地,一面丘陵,山坳有水田。但少妃绝对不是穷山恶水之地,你可不要小看这个地方。

  据记载,唐末五代就有陈姓始祖迁居于此。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根据史料记载,自陈旺自开基以来,陈氏以忠孝节义为本,勤俭耕读传家,建书堂(东佳书院前身),立家法,敬友邻,睦家人,使义门陈氏家族人才辈出,义风蔚然而日益昌盛。据说,陈氏一族从建立到宋真宗咸平四年近100年时间里,登科任官吏便达430人之多。

  陈桥兵变,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而陈桥兵变发起人之一就是少妃人陈厍,是对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少数几位有功人员之一。

  在村里的陈厍纪念馆里,我们了解了陈厍其人其事。

  陈厍(931~994),是陈氏始祖陈拱登的曾孙,也是原宣平县区域第一位进士。陈厍是宋朝的开国元勋封金紫光禄大夫,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之职)。

  从北宋胡则(就是永康胡公)为陈厍写的墓志铭中知道,陈厍曾对赵匡胤讲:“天之眷命,必有所归,宜敛英韬光,以俟其变。”陈厍一言成谶,并于后周显德七年(960)发动了陈桥政变。

 

 

  到了近代,村民把始建于唐末的岩仙庙改造成陈厍纪念馆,并在上个世纪申报了武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采访时,陈厍纪念馆正在修葺。建筑为三进厅,戏台飞檐,天井大厅,祖宗寝堂,雕梁画栋,非常气派,建筑风格明显带有地域特色。

  见证千年古村曾经繁华的20多幢古建筑,基本上破败不堪,甚至成了危房,亟待修复保护。

  一幢清末民初的老宅,门楣上的牌匾写着“义门家风”,从门厅的残留的牛腿雕花来看,曾经也是大户人家,可惜走进院子,看到一侧的房屋倾倒得只剩下一面土墙,爬满了青苔。

 

 

  听村里的文书陈金象说,这以前也是村里富贵人家的屋子,风水很好,还有“五马争槽”的说法,土改以后就分给了很多人家。现在也很久没人住了,房子越来越破败。

  村里唯一幢明代的古建筑,只有一个小小的天井,几间厢房里住在上了年纪的老人。“要塌了,住着也怕哩。”头发花白的老人满面愁容。

  “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都是留守老人,老宅没人住也没人修,渐渐地烂掉了。” 文书陈金象惋惜地说,这一次少妃入选了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让村里也看到了希望。

  “当务之急,肯定是要先把这批古建筑保护起来,至少要把危房先改造了。”村书记陈良武说。村里考虑,利用少妃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村庄进行开发,比如搞旅游,搞民宿,把年轻人也吸引回村里,有了人古村才会有活力。

  石磊 朱浙萍 文/摄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