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福建永春仙夹镇调解服务站 为3万侨亲化解纠纷

2017年02月28日 13:52   来源:东南早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调解服务站里警民携手化解涉侨纠纷
调解服务站里警民携手化解涉侨纠纷

  “家乡远在千里,家里的事全靠你们了。”年过六旬的郭老先生在菲律宾生活已经30年了。去年,他在永春县仙夹镇的祖宅被人泼了粪,亲戚们不知如何解决。很快,事情被转至仙夹镇涉侨纠纷调解服务站(以下简称“服务站”)。约两天后,肇事者依习俗在郭老先生的老宅门口放鞭炮并道歉。

  过去30年,侨亲们的祖宅、祖墓纠纷时有发生。为了有效调解,去年4月,仙夹派出所、侨联会及司法所等单位在这个有境外侨亲3万余人的小镇成立服务站,专门解决涉侨纠纷。说起来,这服务站还是从一条“热线”发展起来的……

  一封匿名信 催生一条“热线”

  要说这个服务站,就得从30年前的一封匿名信讲起。

  上世纪80年代末,仙夹镇已有许多人远赴海外,不少人在境外挣了钱以后回来盖房子。去香港打工的郭老就是其中之一。当时他回家查看进度,有一天晚上,他收到一封匿名信,要求他将5000元放到指定庙宇的金灰桶里。

  因为不了解内地情况,当晚,郭老首先拨通的是镇里分管侨务工作的郑老的电话,郑老的建议是立即报警。

  为了不惊动勒索之人,警方偷偷派人到郭老家看着,天亮了再撤回。约一个月后,郭老又收到一封匿名信,要求他马上将钱放到指定位置,否则就要对他不利。邮戳显示信是从永安寄出的,于是警方到永安去查,看是否有永春人在那里,但没查到。

  没办法,为了引蛇出洞,郭老只能听话地将钱放在指定位置。当晚,警方在庙宇周围布控观察,却一直没有等到取钱的嫌疑人。于是,警方便到邮局查看有无第三封信。没想到,发现一个寄往别处,笔迹与匿名信十分相似的信封,上面还有寄信人的地址。经查,两封信笔迹果然出自一人。

  警方循着寄信地址找到嫌疑人,原来肇事者是仙夹本地人,此前是给郭老盖房子的工人,见郭老有钱便想敲他一笔。

  案子破了,郑老的电话号码也悄然间在侨亲中传开了,成为侨亲们解决家乡事的“热线”。

  一字之误祖宅遭殃 民警调解化干戈

  但许多事并不是靠郑老一人之力就能解决的。去年菲律宾华侨郭老先生的祖宅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被人泼粪了。接到电话后,郑老也被吓了一跳,时至今日竟还有这么过激的行为。

  “我觉得最好还是派出所出面解决,最稳妥。”郑老说。于是,民警将肇事者叫到派出所了解情况。经了解,当时正值村里换届选举,肇事者是村主任竞选人之一。选举结果出来的前一天晚上,他收到一名华侨的短信,内容大体是:得知你参选村主任,“预祝你重选”。次日,唱票结果出来,他落选了。

  “他以为是这个华侨从中捣鬼让他落选。其实,华侨的短信内容纯属祝福,他要表达的是‘中选’之意,打错字变成了‘重选’。”仙夹派出所所长郑颖昱介绍说。后来,经调解,肇事者向郭老道歉,同时清洗祖宅,并依照习俗在他的祖宅前放鞭炮。

  成立“服务站” 多方合力效率更高

  “因为我一直在做侨务工作,所以他们一般都会将事情反映给我。但其实很多事情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真的不好解决。在仙夹,侨亲太多了。”78岁的郑老退休后又被选为仙夹镇侨联主席。因为热心侨亲工作,他的电话号码几乎成了3万余名侨亲的“热线”电话。

  不过,调解越多他越会发现,一己之力难成事。“侨亲的事情很多都是涉及祖宅、祖墓很麻烦,要了解实情,要协调,需要问到很多人。”郑老说。于是,去年4月,仙夹派出所、仙夹镇华侨联合会、司法所等单位联合成立了仙夹镇涉侨纠纷调解服务站。服务站累积过去的调解经验,将各村的村支书、村主任纳入进来作为各村联络员。需要调解或咨询的,都可以找联络员。“把各个村支书、村主任纳入到服务站里来,要找人问情况更简便了。”郑老说,服务站的成立有助于提高调解的效率。

  自去年4月成立以来,服务站已调解纠纷9起;而过去30年,各方努力调解的纠纷有近百起。

  早报记者 陈玲红 实习生 蔡小青 文/图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