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寅初学校修缮 将建“侨胞之家”展示侨文化

在广东江门新会区双水镇木江村,寅初学校是这里的标志性建筑,至今已有80多年历史,是新会区不可移动文物。记者近日从双水镇侨联获悉,为进一步活化和保护寅初学校,木江村公益联谊会和教育促进会牵头对寅初学校实施修缮和保护,双水镇有意将其创建为“侨胞之家”。
寅初学校有80多年历史
寅初学校位于木江村口,坐东北向西南,建筑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学校前高后低,前面楼高四层,学校后花园处还有一些房间,是原来学校的饭堂及教师宿舍。
学校整体建筑风格偏欧式设计,正面顶端有“纪念简公寅初”六个字。据《新会县志》记载,寅初学校由双水镇木江村旅马来西亚华侨简寅初之子简又文捐资13万银元创办。据了解,简寅初在马来西亚做橡胶、矿产等生意,家境相当富裕,他心怀桑梓之情,有意回乡办一间学校,以解乡中子弟读书之困。简又文秉承父亲遗愿,回乡创办学校,为纪念父亲,故将校名定为“寅初”,由爱国将领冯玉祥亲笔题字。目前学校大门入口仍挂着“寅初学校”四个字。
为何冯玉祥会为寅初学校题字?双水镇木江村当地村民普遍认为简又文曾拜冯玉祥为义父,对此记者无法查实。但是,记者从百度百科对简又文的介绍中发现,他1924年受聘任职燕京大学宗教学院,结识冯玉祥,旋任冯玉祥创办的今是学校校长,这一介绍与《新会名人辞典》中曾任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教授、北京今是学校校长相吻合,可见其与冯玉祥关系非同一般。
寅初学校于1932年正式建成,刚开始是一所私人办学机构,建国后改作侨办公助,期间曾易名为东风小学,1978年起恢复原校名。
老校重修后将焕发新光彩
2005年,因木江村学生人数较少,经资源整合后,寅初学校正式停办,结束了它“教学育人”载体之责任,并曾一度被出租为厂房。后来,经社会人士多方奔走,寅初学校被定为新会区不可移动文物,木江村教育促进会于2016年1月1日将寅初学校收回。
今年1月1日,双水镇木江村村委会、公益联谊会、教育促进会联合发出了《寅初学校修缮保护募捐倡议书》,向港澳同胞及其他社会热心人士募捐修缮寅初学校,得到香港同胞简健光等热心人士响应,今年春节前施工队伍已进场施工,预计4月初修缮完毕,今年近60岁的简健勤负责义务监工。
简健勤说,简健光和他都是从寅初学校毕业,是很好的朋友,“我们这一代人,对寅初学校有很深的感情,听说要修缮学校,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简健勤父亲、他自己及他子女一家三代都曾在寅初学校读书,他说:“这所学校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
据简健勤介绍,寅初学校历代校长都治学有方,“像刘鹤龄校长等,治学都很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因此当时不仅木江村,附近不少村庄的家长都愿意送孩子到寅初学校读书”。
具体修缮工作如何进行?简健勤说,寅初学校自建成后,还没有进行过大的整修,因此有的地方破损比较严重,这次施工目的是恢复、保持学校原貌,“有些工艺,现在手工已经做不出来,我们都不敢随意动,均保留原样,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加固,如加些钉子,上些胶水等”。
关于未来如何活用寅初学校?双水镇木江村村委会、公益联谊会、教育促进会联合发出的《寅初学校修缮保护募捐倡议书》中提出,双水镇决定将寅初学校创建为“侨胞之家”,设置文体活动室、图书室等,用于展示港澳同胞及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历史文化,并打造成为港澳与本地青年联谊、学习、交流的平台。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林润开 通讯员/李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