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90后潮州仔创办民办档案馆 收藏“潮州记忆”

2017年03月28日 09:5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广东省岭海档案馆馆长李楷瀚(左一)正在为游客介绍展品背后的故事。
广东省岭海档案馆馆长李楷瀚(左一)正在为游客介绍展品背后的故事。

  3月22日,广东省岭海档案馆揭牌仪式暨“潮汕记忆——李楷瀚民间档案文献收藏展广东省岭海档案馆巡展开幕式”在潮州举行。据介绍,该馆是在省民政厅注册登记的国内首家民办非企业性质的,集档案文献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研究和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民间档案馆。该馆收藏有自明代以来至上世纪末产生的文献书籍、契约文书、侨批档案、实物档案、潮汕记忆影像等民间档案文献共3.8万余件。

  作为官方档案的重要补充与国家记忆的组成部分,民间档案文献近年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广东省岭海档案馆创办人李楷瀚就是其中一位“发烧友”。多年来,这位90后的小伙子致力家乡文献收藏研究,广东省档案局(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等机构都藏有他捐赠的藏品。日前,这位90后的“新科馆长”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介绍这座档案馆的馆藏状况以及未来的规划蓝图。

  现场

  数万件馆藏向公众免费开放

  广东省岭海档案馆坐落在潮州潮安区龙湖镇内。档案馆的前身是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纺织厂旧厂房。经过简单的修葺,馆内陈设装修虽然有些朴素,却是窗明几净,焕然一新。二楼是该馆的常设展区。一排排簇新的玻璃展柜,整齐地摆放在展区内,里面陈设着早已发黄的侨批、证件、地契,无声地诉说着昔日的“潮汕记忆”。

  刚刚“走马上任”的馆长李楷瀚,正在为游客绘声绘色地介绍每件展品背后的故事,如数家珍。这次档案馆在家乡落成,可算是圆了他多年来的一个梦。生于1991年的李楷瀚,从小就对民俗旧物很感兴趣。他将父母给的零花钱全部用来收购旧物。说起这3万多件馆藏的来历,他总是笑称,它们都是“捡破烂”捡来的。

  早在技校读书期间,李楷瀚就萌生起筹建档案馆的想法。去年7月,在亲友的帮助下,他创办并注册了广东省岭海档案馆,成为国内首家注册登记的省级民办档案馆。广东省档案局是该馆的业务主管单位。早在2015年,省档案馆就在广州为李楷瀚举办过一次收藏展。为支持广东省岭海档案馆的建成,省档案馆还为其赠送了展柜、档案柜等一批设备。

  潮汕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入选国家级档案文献遗产目录的侨批档案是其中的“重头戏”,共有5020件(份)。侨批俗称“番批”“银信”,是华侨移民史、创业史的真实见证,颇具文化内涵与研究价值。馆内还藏有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广东、福建土地契约文书。最早的契约可追溯至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此外,国家级非遗项目“潮州歌册”“木鱼歌”“温州鼓词”“苏州弹词”的唱本,也是李楷瀚的收藏重点。

  馆内还将特藏的抗战时期日军侵华罪证史料向公众开放展览,包括地图、画报、明信片、书籍、出版物等实物档案,以警醒国人勿忘国耻,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充分的证据史料。从韩江流域、樟林及南澳海域打捞出来的一批陶瓷标本也于同场展出,时间跨度从唐代至民国,见证潮汕地区在海上丝绸之路的特殊地位。

  规划

  推动“潮汕契约文书”进入省级遗产名录

  除开展民间档案文献收集整理、研究、展览与保管利用等工作外,广东省岭海档案馆也为民众提供文献鉴定、保护的咨询服务。该馆也接受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寄存和捐赠档案。“这项工作在整个广东的需求都很大,但人才缺口也不小。如果按照我们目前这种进度,单单修复工作可能300年都做不完。”李楷瀚说。

  目前广东省岭海档案馆的馆员有十多人,以80后、90后为主,大部分都是李楷瀚的朋友和家人。李楷瀚说,他们都属于志愿者性质,提供无偿服务。馆员们平时都有各自的工作。李楷瀚本人就主要靠书店营生。“等政府的补贴到位后,我们档案馆还会聘请更多工作人员。”

  谈到该馆的未来规划,李楷瀚表示,龙湖镇周边有不少中小学,民办档案馆应担当起“送文化”的社会责任。“我们档案馆首层可以改造成‘农家书屋’,也可以提供给共青团员打造众创空间。我们也欢迎民间团体在这里举办活动,为他们免费提供场地。”他说。

  如今,申请将“潮汕契约文书”列入《广东省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是李楷瀚有待实现的下一个梦想。他告诉记者,相关筹备工作争取于年内启动,他本人也将对馆藏文献进行梳理研究,适时出版著作,以飨读者。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实习生 谢洋 通讯员 焦林涛 潮州报道

【责任编辑:】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