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江门抓粤港澳大湾区机遇 积极谋求发展“飞地经济”

2017年06月05日 10:51   来源:江门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江门日报记者/肖开刚

  粤港澳大湾区是今年绝对的“热词”。日前召开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携手港澳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畅通三地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湾区经济。这是继年初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后,粤港澳大湾区再次被写入官方正式文件。

  为什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还未出台,粤港澳大湾区的“热度”却一波接着一波?这是因为这一概念的背后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记者综合多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发现,大家认为目前珠江西岸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短板所在,未来发展最具有潜力。特别是作为珠西枢纽的江门,拥有最丰富的土地资源,在“大湾区时代”大有可为。

  市委书记林应武在我市传达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大会上特别指出,要科学谋划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林应武说,我市地处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腹地纵深广阔,从大湾区拓展方向、发展潜力以及与港澳融合的人缘优势来看,江门的角色都是无可替代、不可或缺的。我们要积极行动、加紧研究,科学谋划江门在大湾区建设中的定位,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

  珠江两岸东强西弱

  发展格局需要改变

  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提出之后,如何在规划中让“9+2”城市错位发展,成为各界讨论的重要焦点之一。其中,专家学者对改变珠江两岸东强西弱的发展格局,观点比较一致。

  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郑天祥认为,珠江西岸是粤港澳地区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30年河东,30年河西,未来要看西岸”。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中联办原副主任李本钧说,珠江两岸东强西弱一直是广东省发展的一块“心病”,如果能够在珠江西岸打造另一个“深圳”,形成珠江东西两岸比翼齐飞的局面,会非常好。

  “珠三角东强西弱,导致全省协调发展形成一个塌陷区,这就造成如果江门不‘活’,粤西三市就很难‘活’,建议调整全省发展战略,把珠三角重点放在西岸,把西岸的重点放在江门。”省政府特聘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说。

  在打破珠江两岸发展不平衡上,交通建设早已先走一步。随着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深茂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珠江西岸丰富的土地资源将成为湾区时代的后发优势,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腹地。

  这样的局面,更为珠江西岸土地资源最丰富的江门,带来了难得的契机。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其中大广海湾经济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内难得的处女地,规划面积约3240平方公里,开发强度在5%左右,符合“现在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不仅适合建设国家级的区域合作平台,而且非常适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实施重大突破性政策创新的试验区。

  这意味着,如果未来珠江西岸特别是江门发展起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格局将由现在的两极,形成“三足鼎立”的发展态势,即香港+深莞惠、广佛肇和澳门+珠中江。

  谋求发展“飞地经济”

  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作为发展短板和潜力最大的珠江西岸,如何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记者了解到,江门在这方面主动作为,不仅在交通上积极对接深中通道、粤港澳大桥,加快建设深茂铁路和珠西综合交通枢纽,而且在产业发展上,积极谋求发展“飞地经济”。

  江门的这一做法,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的意见不谋而合。张晓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建议,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广东要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也需补发展短板,在体制机制上有大胆的突破创新,打破行政区划的掣肘。即便在现有行政区划不变的情况下,也要通过“飞地经济”等方式,借产业链布局打破既有行政区划的束缚,真正实现粤港澳各领域的更紧密合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计划建设“深圳飞地”和“澳门飞地”。其中,“深圳飞地”即深圳—江门工业园拟选址在新会的大泽园区和司前园区,规划总占地面积23135亩。“澳门飞地”即大广海湾经济区粤澳产业合作示范区,规划总面积9478亩,分三期开发建设。

  同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部部长王福强建议江门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王福强认为,相比珠三角开发程度较高的城市,江门有广阔的腹地,还有后发优势。江门可以直接越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这条老路,吸引一些高端产业,不要把污染产业转移过来。江门有广阔的海岸线,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条件,但如果还是发展传统的临海工业,做物流、加工,不具有竞争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江门可以与南沙合作,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或者选择发展小众的、高附加值的游艇和水上飞机等短途交通工具,打造全产业链的制造业。

【责任编辑:马莹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