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江门设侨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将建非遗数据库

2017年06月13日 11:3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开平的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全市现有碉楼1833座。戴惠甜 摄
开平的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全市现有碉楼1833座。戴惠甜 摄

  6月10日,广东省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在开平举行。开平主会场系列活动为期两天,69个省级以上非遗展示项目和138名传承人,以及江门当地的项目进行了现场技艺展示。

  启动仪式上,江门接受了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牌匾,标志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设立。作为著名的侨乡,江门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目前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01项。

  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将对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何促进作用?据透露,江门将根据保护实验区内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不同特点,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数据库,对积极有益的民俗活动给予支持,对涉侨非遗资源的内涵、价值、特征、形成机制、开发利用等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做好项目保护、传承、发展和宣传、弘扬工作。

  侨乡文化、岭南特色文化同台展演

  10日,在开平自力村碉楼群、开平市青少年宫、开平市人民公园,瑶族长鼓舞、梅州的木偶戏、廉江竹园传统舞舞鹰雄,以及各地传统技艺展示,吸引了大批游客。

  围绕“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主题,2017年广东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69个省级以上非遗展示项目和138名传承人,以及江门当地的项目进行了现场技艺展示。主办方还组织了来自12个非遗表演类项目的300名民间艺人参加非遗专题晚会。此外,《广东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博专题展览、惠民免费鉴宝等活动同场举行,充分展现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繁荣发展。

  系列活动上,江门当地的侨乡文化与来自全省各地的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瑶族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等岭南特色文化同台展演,共同展示我省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统工艺和现代生活的结合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特色之一。系列活动重点展示展演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通过非遗产品展览和传承人现场技艺展示,体现非遗融入现代生产生活。

  系列活动还包括传统工艺工作站授牌和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成果展,展示我省在振兴传统工艺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生产性保护让非遗“活”起来

  围绕“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江门不少非遗传承人早已做出探索,不少非遗项目也正是通过“生产性保护”实现活态传承。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主会场的江门非遗展区内,记者见到了罗氏柑普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罗沛贤。“罗氏柑普茶始创于清代道光27年”,罗沛贤不厌其烦地向前来参观的市民讲解这一制作技艺的历史与由来。

  2008年初,江门市良溪罗氏柑普茶第六代传人罗沛贤建立了罗氏柑普茶加工厂,将柑普茶的技艺传承下来。“我们全都采用人工制作,每年的产量大约为5000斤。”罗氏柑普茶加工厂建立后,罗氏柑普茶的制作技艺得到了传承,罗沛贤一家的生活也得到了保障。

  如今,除了罗氏柑普茶,江门的白沙茅龙笔、新会葵艺、茶坑石雕、新会古典家具、小冈香等一大批传统技艺项目也加入生产性保护行列,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工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具有生产性,对其采取生产性保护方式,能使其实现自我造血,贴近群众生活,有利于其传承与发展。那对于表演类和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该如何挖掘其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呢?

  开平民歌第五代传承人张巨山告诉记者,文化旅游已成为世界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其中的重要文化内核。作为中国侨都,江门可利用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在节庆、旅游活动中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或表演,产生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开平碉楼就和开平民歌相结合,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张巨山介绍,许多非遗项目并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但可与旅游、教育等产业结合,间接创造效益。“我们在开平民歌的基础上为碉楼创作了不少主题曲,获得不少游客的好评。游客在碉楼既可参观游玩,又可听开平民歌,品味当地文化,自然就愿意留下来消费。”

  将单一保护转为综合性保护

  近年来,江门从政策、资金等方面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2015年起,江门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给予补助。

  2016年起,江门设立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经费,采取逐级申报、组织专家评审的方式,对急需开展抢救性保护的濒危项目以及具有重大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优先安排资金。

  2016年12月,江门正式向省文化厅提交了创建广东省侨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申请,制订了《侨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并提出江门要力争在2018年建设成为广东省侨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20年建设成为中国的侨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如今,江门已获批正式设立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实验区将以华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实行全域建设,其中以台山、开平、新会、蓬江、江海为核心区,东部鹤山、西部恩平为协调区。

  江门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江门将通过调查研究、统筹协调和科学论证,按照省文化厅对规划书内容的具体要求组织制定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总体规划,注意保持重点区域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生态,将单一项目、单一形态的保护模式,转变为多种文化表现形式的综合性保护。

  在保护方式上,江门将通过完善华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单、传承人保护培养,建设和完善华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空间和文化形态,完善侨乡文化遗产档案资料建设,加强研究,完善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等。

  南方日报记者 戴惠甜 通讯员 李颖仪

【责任编辑:丁海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