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

潮涌汕头:从龙湖荒地到华侨试验区(2)

2018年06月12日 15:2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扩大开放 填海新造特区中的试验区

  “这里是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一个全新的汕头!”站在东海岸大道向西远眺,填海新造的土地上现代建筑林立,高科技和总部企业项目纷纷落户动工。

  2014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汕头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40年前,特区在1.6平方公里的滩涂上开荒拓土。如今,汕头围海造地24平方公里,在华侨试验区正以更大的力度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特区速度”在试验区重现——高标准规划建设汕头东海岸新城新津、新溪和塔岗围三大片区,完成围填海建设并实现互联贯通;东海岸大道通车,跻身广东沿海经济最美滨海公路的一段;明园、泰盛科创园已经落户并施工,粤东首个地下管廊也在此启动建设……

  “华侨试验区还要进行经济和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侨务工作新模式。”华侨试验区党工委书记吴先宏说,华侨试验区推行的“一工作日审批制”,比当年特区“24小时答复制度”更进一步。明园汕头国际科创金融城项目从洽谈到落地用了不到4个月,华润集团注册股权投资基金仅用了3个小时就拿到了执照。

  2015年9月,华侨试验区在多方支持下还创设全国首个以华侨为核心概念的区域股权交易板块“华侨板”。截至2018年1月,“华侨板”累计挂牌企业492家,其中8家成功转板到“新三板”、2家增资扩股4119万元,改制转板功能和融资通道功能日益显现。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拆违建、修道路,改善营商环境……近2年多来,汕头“创建文明城市、强化城市管理”取得实实在在效果,城市形象焕然一新。

  阔别家乡多年的老华侨、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陈振治谈到汕头的变化声音哽咽:“此次回乡,看到汕头的变化喜人。我愿意在家乡投资打造产业基地,并带自己孩子回乡创业,为汕头发展出一分微薄之力。”陈振治带来的“中泰(汕头)华侨中心”项目已与汕头市签约,即将落户华侨试验区。

  “我还要增加在汕头的投资!”香港四洲集团主席戴德丰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投资汕头的港商之一,目前他在汕头有4家食品工厂,还计划扩大生产规模。

  香港潮属社团总会创会会长陈伟南说,他将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汕头发展,动员鼓励更多乡亲回乡投资兴业。

  不仅如此,汕头还引来了比亚迪、中海信、上海风电等大型集团“抢滩”。

  “我们将坚决冲破不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观念束缚,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改革开放大突破,以改革的红利推动汕头经济特区大发展。”汕头市委书记方利旭表示,汕头将发扬特区精神,在实践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找规律,为新时代全面改革开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汕头特区二次创业,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愈发清晰。

  2017年,由李嘉诚支持创建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招收第一届学生,与汕头大学毗邻而居,正在为汕头和粤东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建设省实验室,机会难得!”身兼汕头大学和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两校副校长的林丹明说,当前,汕头正依托两所高校筹建广东省实验室,以先进化学制造为重点建设方向,将支撑粤东和广东“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5月底,汕头出台“人才30条”,每年近2亿元的人才工作预算,逾百个政策点,覆盖了院士和外国专家等高端人才、优秀企业家和青年英才等优秀人才、能工巧匠和非遗传承人等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以及高校毕业生等人才群体,满满诚意地吸引“新闯将”。

  ……

  40年前,侨资侨智汇集,掀开了汕头跨越式发展的序幕。

  40年后,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来自更多新兴行业的人才,正谱写新时代汕头经济特区的篇章。

  ■亲历者说

  原汕头特区管委会副秘书长回忆特区初创:

  创办特区的实践 最重要的是转变了思想观念

  南方日报:您曾参与汕头特区初创,有什么事情令您印象最深刻?

  谢继儒:我是1983年汕头实施地市合并时调到汕头经济特区的,直到1999年退休,担任原特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副秘书长,龙湖区政协主席等职务,基本上经历了汕头特区初创的艰辛岁月。

  汕头特区有两方面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一是坚定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二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量力而行、艰苦朴素创办经济特区的创业精神。

  “改革开放”在今天看来是一个常谈的话题,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却一点不轻松。当时一方面迫切要求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另一方面一时又难以接受国外、港澳地区的新事物,在这种情况下要引进外面的人来办特区,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汕头特区是在先天条件明显不成熟的情况下办起来的。汕头没有像深圳、珠海、厦门毗邻港澳台的区位优势,也偏离广东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此外,汕头特区是在汕头市里划出1.6平方公里的一小块地方来办的。在基础设施上,汕头上世纪70年代后期的景况十分苍凉,被形容成楼房残破,街道污垢,竹棚乱搭,道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民生艰难。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汕头特区靠特区人奋力拼搏办起来。

  南方日报:初创阶段“摸着石头过河”,汕头特区有哪些探索?

  谢继儒:尽管条件极差,汕头特区还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针对一些不适应改革开放的问题着手探索,实事求是地启动了特区自身的制度建设。

  比如在引进外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面,我们率先制定出台了《汕头经济特区个人独资企业条例》,成为全国首部独资企业法规。又如在改革住房制度方面,1984年第一期干部宿舍分配时就实行了个人缴纳30%的住房制度改革,启动了住房商品化的探索。

  在改革用人制度上,1984年将干部原来执行的“无限期委任制”改为“任期制”,企业干部改为“聘任制”,明确干部的职责权限,率先实施了领导干部定期述职评议,企业干部则全部推行合同制。

  在管委会办事作风上,率先推行了24小时审批答复制,要求24小时之内必须要给出答复,提高工作效率。

  南方日报:在经济发展方面呢?

  谢继儒:当时开发1.6平方公里的特区,起码需要2亿元的资金,但每年只有拨款640万元,于是汕头就“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投资一片,获益一片”,后来这也成为汕头特区发展的经验做法。当时我们想,汕头人最擅长的就是创汇农业,于是拿出100万元在农业预留区珠池一带开发了1.4平方公里,放手养育虾,后来单是农产品出口,一年就进账几千万美元,为特区积累了“第一桶金”。

  在初创的10年,汕头特区建成了6个工业区,4个综合配套小区和1个农业生产区,10年建成面积接近9平方公里。10年累计批准签约利用外资项目1315项,协议投资额8.2亿美元。

  南方日报:当时华侨为特区建设提供不少帮助,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

  谢继儒:汕头特区“因侨而设”,大批海外华侨为特区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心血,尤其乐意为家乡兴学育才和发展医疗事业。

  比较遗憾的是,当时不少潮汕籍的华人华侨带着回报桑梓的热情回来,可由于投资成本过高等客观因素,一些项目没有落成。例如有一位泰国实业家多次来汕头考察,但由于电力供应不足、交通条件较差等原因,这个高达8000万美元的浮法玻璃项目最终在深圳蛇口落户。又如汕头当时公路路面坑坑洼洼,在车上坐着,人感觉又慢又抖,侨商都戏称“骑着马去汕头”。

  40年转瞬而逝,回望过去,如何解决华人华侨的爱乡热情与投资成本过高之间的矛盾?从当年的工作可以总结出一条经验:汕头要吸引投资,关键还是在于改善投资条件和营商环境。

  我想,通过创办特区的实践,最重要的是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创办特区使我们增加了对外交往,开阔了视野,敢于学习借鉴,勇于探索冒险,在认识领域实现飞跃。

  大事记

  2017年3月,国务院原则同意《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2017年修订)》

  2017年2月,汕头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定名为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高新区政策

  2015年12月,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在汕头大学新体育馆举行筹设仪式

  2014年12月,华侨试验区和海湾新区管理机构正式揭牌

  2014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汕头经济特区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

  2011年5月1日,汕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即汕头行政区划范围含龙湖区、金平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区、南澳县“六区一县”,汕头经济特区版图实现全市2064平方公里全覆盖

  2003年

  汕头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原市区5个区调整合并为3个区;澄海市撤市设区;潮阳市撤市分设潮阳、潮南两个区;南澳县建制和区划不变。调整后,汕头市区面积从原来的310平方公里扩大到195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从原来的120万增加到487.5万

  1991年4月,汕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并确定于当年11月正式实施

  1984年11月,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面积扩大为52.6平方公里,分龙湖和广澳两片区

  1981年11月14日,广东省汕头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成立,汕头经济特区正式创办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确定在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划出一定的区域,设置经济特区

【责任编辑:于淇】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