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潮州:奋力打造沿海经济带特色精品城市(2)

2019年10月08日 10:26   来源:南方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千年古城,向海而兴。依托区位、港口、交通等突出优势,潮州正以大平台吸引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凤泉湖高新区、闽粤经济合作区、高铁新城、韩江新城四大发展平台以及潮州港经济开发区等七大特色产业园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项目进驻。

  新加坡益海嘉里粮油加工基地、碧桂园全球智能卫浴产城融合等8个世界500强投资的实体经济项目以及华瀛、华丰等一批投资均超过100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纷纷落地建设……潮州产业项目建设捷报频传,产业竞争新优势蓬勃而起。

  未来,潮州市将立足产业优势,培育壮大工业陶瓷、生物医药、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海洋经济,做优做强现代服务业。同时推动智能制造、机器人应用、大数据应用等产业发展,探索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以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推进文化与经济融合。

  ▶▷城市变精

  “三城三都三乡”城市品牌形成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国庆长假期间,凉风习习,潮州广济桥流光溢彩,游客和市民跟着唱《我和我的祖国》,欣赏最新版的“凤城之光”。韩江东岸,笔架山的灯光切换成蓝色,如同璀璨的星河,与古城交相辉映。

  回溯历史,1979年,潮州中心城区建设用地仅约2平方公里。“那时,西湖公园和韩江,还是潮州城市发展的边界。”潮州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规划科负责人卢建州说,当时建材厂、水泥厂、冶炼厂、水运船舶修造厂等高耗能产业很多都集中在韩江东岸,而作为唯一连通两岸的广济桥很难满足当时的发展需求。

  一年后,《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平面图(1980—2000)》出炉,这是改革开放后,潮州第一版正式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首次提出城区跨江向桥东发展的概念。此后,一河两岸的精致发展进入规划体系中。

  “新区新城要有新气象,老城也要焕发新活力。”今年5月,李雅林刚上任潮州市委书记,便提出要按照省委对潮州提出的“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这一发展定位要求,在“特精融”上下工夫,优化新城规划,保育活化古城,让新城古城交相辉映,切实提高潮州城市品质和人民生活水平。

  潮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要以系统思维、全局观念、长远眼光来推进城市建设,加强城市治理,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潮文化精品城市,实现古城保育活化带动旧城更新改造、旧城更新改造促进新城开发建设、新城开发建设支持古城保育活化的良性循环。

  依托潮州底蕴深厚的文化,潮州市委、市政府不断优化战略布局,全市各大景区景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如中山路工艺街景观改造、西湖夜景提升、一江两岸亮灯工程、牌坊街传统民俗表演等旅游配套建设遍地开花。通过将潮文化与旅游高度融合,一座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古邑、旅游名城”惊艳世人。

  “潮州越来越好、越来越漂亮了,很多外地游客来旅游,我觉得很自豪。”潮州市民卢奕湘说。潮州手工艺精致、潮州菜精细、潮州陶瓷精美……潮州的形象越来越立体,越来越丰富。

  今年8月,潮州市首次组团参加深圳侨交会,集中对外展示“三城三都三乡”城市品牌形象,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食品名城”“中国婚纱礼服名城”“中国瓷都”“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之都”“中国潮州菜之乡”“中国著名侨乡”“中国工夫茶之乡”。

  有这样一组数据彰显着潮州的吸引力:2012年全市旅游收入74.8亿元,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491.6万人次;到2018年,全市旅游收入306.35亿元,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2007.23万人次。近年来,潮州旅游收入与接待人数平均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快速增长。

  时光印记

  潮州广济桥:

  从交通纽带蝶变为精神纽带

  在潮州,有民谚云:“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这桥便是广济桥(俗称“湘子桥”)。随着交通日益便利,来潮州的游客越来越多,广济桥是游客们到潮必打卡的景点。大多游客不知道的是,几百年间,这座广济桥几度改变模样。

  这座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的古桥历经风雨,直至二三百年后才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其造型独特、建造艰难,在当地“仙佛造桥”的传说长期让人津津乐道。此后,这座“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连结东西两岸,成为古代闽粤交通要津。

  斗转星移,几百年沧桑巨变,及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广济桥已残破不堪。

  1958年4月,残破的广济桥终于得以全桥加固维修。1959年4月14日,《南方日报》头版报道了广济桥通车的消息。当年的南方日报记者林念勤写道,人们期盼重修广济桥的“神仙”终于到来了,“这就是在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和劳动人民自己”。他们经过一年的苦战,完成了几百年来前人所不敢做的事业——克服江心地质情况复杂的困难,采用压箱空气边冲水边打石的办法,打穿江底的花岗岩,才建成两座高桩承台双柱式桥墩,上面建成三孔钢桁架桥,替换了原有的十八只梭船连成的浮桥。这座古老的湘子桥终于换上了新装,变成可通30吨重的拖拉机的水泥桥面大桥。

  1976年,广济桥再次拓宽,车行道宽为7米,两侧又各增加了2米宽的人行道。数十年间,这座桥成为东西两岸唯一通车桥梁,助推经济发展。直至1988年,江东大桥建成通车,当年3月,广济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次年4月,韩江大桥建成通车。

  数座横跨韩江的大桥建成后,广济桥逐渐退出作为交通纽带的历史舞台,被作为文物保护了起来。2003年至2007年,当地政府对广济桥按照最辉煌时期的明代样式进行了修复,桥墩做了加固,恢复了“十八梭船”的启闭式浮桥,并修复了桥上的12座楼阁和18座亭屋,还为之加上匾额与对联。从此,广济桥成为旅游观光步行桥。

  鲜为人知的是,当时还引发了一场关于“维修文物和发展经济,谁为谁让路”的争论:广济桥的维修是否影响其横跨的韩江的航运?由于韩江航运在粤东地区交通运输中的重要地位,根据当时的维修设计方案,通航孔宽度和净高既不能保证当前船舶通航,更不能满足今后韩江航运的发展需求,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航运。

  2004年底,广东省航道部门与潮州市政府形成共识,并提出了利用“十八梭船浮桥定时开启”解决通航问题的办法,兼顾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鱼和熊掌兼得”。如今,浮桥每天定时开启,成了广济桥一道独特的风景。

  2018年初,广济桥披上了一件崭新的霓裳——“凤城之光”一江两岸灯光秀,让潮州名声再振。广济桥的华丽变身,不仅成了游客们的打卡圣地,更成了海内外潮人的情感寄托和精神纽带,今年经海选、专家评审、网络投票等程序征集而来的城市logo也包含了广济桥梭船这一设计元素。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