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竞技场:珠海如何再引“孔雀东南飞”?(2)-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人才竞技场:珠海如何再引“孔雀东南飞”?(2)

2020年12月16日 10:03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数读

  人才竞逐背后的珠海力量

  ●2019年,珠海引进各类人才4.2万名,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省首位。

  ●今年1—10月,珠海新引进各类人才超过5万名,在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下同比逆势增长超过15%。

  ●目前,珠海全市人才总量约60万人,高端人才总量位居广东省地级市前列。

  ●“珠海英才计划”实施以来,珠海综合评定高层次人才270名(累计714名),选拔产业青年优秀人才249名(累计1293名)。

  ●珠海共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创新实践基地)80个,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人才252名。

  ●搭建高端引才平台,珠海先后在美国硅谷、巴黎、东京、多伦多、法兰克福、悉尼、马德里、华盛顿等地建立起13个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

  ●珠海已引进2名诺贝尔奖得主,30余名中国两院院士和发达国家院士,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150多个、国家级人才150多名、留学回国人员9000余名。

  记者观察

  城市发展与经济活力是引才留才之源

  近些年,人才争夺战在全国范围各城市间燃起。

  各式各样的人才新政、人才计划、最强招贤令、宽松落户政策……令人眼花缭乱,甚至有城市推出“海底捞式”的人才服务,足见揽人心切。

  一向处于人才高地的北上广深也投入其中,加入战局。这似乎印证了2004年的电影《天下无贼》的幽默预言——“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相关调研显示,国内已有超过100座城市发布了不同力度的人才政策。如此阵势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坐不住了,珠海亦不例外。

  这座以浪漫闲适生活而闻名的城市频频放招,继1992年科技重奖后再度推出有魄力的“英才计划”。近两三年来,人才净流入率走在了广东省前列。

  然而,在特色各异的“抢人”政策背后,我们能看到,真正能吸引人才,并且让人才留下来安居乐业的,依然是城市发展水平和经济活力程度。

  随着港珠澳大桥通车运营、珠澳合作不断深入,越来越多机构和企业将目光投向珠海,资金、技术、人才加速汇聚。珠海也趁势加快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尤其加强与澳门的深度合作,打开了珠江西岸区域发展的全新空间。

  留住人才,比吸引人才更为重要,也更费功夫。在崭新的赛道上,珠海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真正成为优秀人才安居乐业、实现自我价值的热土,让曾经“金山系”出走、科技人才流失的遗憾不再重现。

  ■专家声音

  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

  珠海招才引智须避免“三大误区”

  “珠海吸引人才要有新思维,需要以生意吸引人才,以安居乐业的氛围吸引人才。”在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看来,如今的珠海要大量吸引优秀人才聚集,须避免三大误区。

  首先,不能仅通过高薪、优惠政策吸引人才。

  梁海明认为,有丰富的企业经营经验、管理经验或专业技术底子的高端人才,更多考虑的是政府和企业能不能提供足够大的舞台,能不能提供足够好的软环境,能不能给人才足够多的尊重和信任。

  无论是国内外的高端科创人才,还是天使和风投基金专业人才,都是各地亟须争取的一群人,要吸引他们,凭借的不仅是珠海优厚的政策或待遇,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更多发展空间和商业机遇。

  “对于国内外的天使和风投基金人员而言,哪里有生意,哪里能赚钱,就去哪里。对于高等科创人才而言,哪里有天使和风投基金人员聚集,他们就跟随去哪里发展,如果再加上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宽松的工作环境,就更如同磁石般吸引着高端人才。”梁海明表示,因此,珠海吸引人才要有新思维,需要以生意吸引人才,以安居乐业的氛围吸引人才,而非仅仅以优厚政策吸引人才。

  其次,珠海不应忽略本身已经具备一定业务能力和经验的人才。

  梁海明认为,之所以重视这些人才,重点不仅仅在于他们的技术能力,而是他们那颗渴望再往上一步、渴望做出成绩的心。珠海必须懂得利用此类人才的弹性和适应力,利用他们的优势以融合新旧人才,才能建设起最有效率和行动力的团队。这也越来越成为众多国家、地区和企业的共识了。

  第三,不能忽略培养本土人才。

  “我们必须意识到,培养人才永远比寻找人才更重要。”梁海明指出,世界的变化非常快,大部分人其实并不容易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优秀的外来人才,也有相当大的比例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而本土人才可塑性更高,进步也会更大更快。

  除了要避免上述吸引人才的三大误区之外,梁海明建议,珠海若要吸引更多人才以及留住人才,可考虑采取以下三个策略。

  其一,尽量建立一个符合国际水准的工作、居住环境和文化,以及避免出现全球化和本土化冲突的情况。在这方面,迪拜可作为珠海的榜样,当时迪拜大量从香港、新加坡和台湾招收人才,并建立一个适宜上述三地人才工作、居住的环境和文化,让外地人才可以安居乐业。毕竟,只有符合国际人才生存和发展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才能够不断吸引人才,形成一个以强大文化支撑的、良性的、不断循环的生态系统。

  其二,进一步提升珠海的国际形象。一个城市的美好形象,对国际人才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在传播中也要避免传统的“讲道理”的生硬方法,灵活调动各种媒介手段,让城市的形象与民众和谐、幸福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

  其三,充分调研和听取珠海本地居民的意见建议,处处考虑到维护本地民众、本地人才的利益,避免让本地人才感到被外来人才蚕食了利益。在物价、房价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让本地人切身受益。同时,官方加强对珠海本地民众、本地人才的有关吸引国内外人才的政策解读与政策宣传,确保民众正确理解政策,减少对政策的猜疑和不满。

  南方日报记者 胡钰衎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