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批国际汇兑的三种方式:信汇、票汇和电汇(图)
(原题:侨批国际汇兑的三种方式)
侨批业的产生,早于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商业银行。
侨批业务涵盖了金融汇兑的三种方式,即信汇、票汇和电汇。侨批局跨国经营属于国际汇兑业务。从现存的侨批信封、侨批汇票及侨批电汇单等丰富的侨批档案看,侨批真实地记载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经济金融和时事政治等信息,是研究中外交通史、邮政史、金融史、商业史等的重要史料。
有“苏州码” 难做假
侨批信汇显现了银(汇款)、信合一的基本特征,是侨批汇兑的主要方式,汇兑信息主要通过侨批封反映。
侨批封由正面和背面两部分构成。侨批封正面,首先,包含普通信函的基本要素: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寄信人地址、姓名;其次,左上角要标明汇款币种和金额。侨批封背面,除了贴有邮票、销有邮戳(以总包邮寄的侨批除外)外,还盖有侨批局的印戳、宣传广告和“苏州码”[ ]字的图案。
苏州码,也称花码,系中文数字,在阿拉伯数字传入前广泛使用。现在东亚地区书写支票时仍会使用,因笔划繁复较难做假。

信封是友联信局专用于寄发侨批而印制的,印有宣传文字:
“本局接收闽南各属及香港、广东各地汇款,电汇、票汇、信汇听便,侨胞惠顾,请到下列各地总收发处……”。这里,印明了侨批的三种汇兑方式。
小额“信汇”大额“票汇”
侨批局票汇就是汇款人到侨批局汇款后,由侨批局签发一张汇票寄到国内指定地点交票领款的汇兑方式。这种票据通常是与书信一并装在侨批封内,在侨批封正面写明“内付票 XX”。有时汇票也由回国侨胞带回。票汇与信汇的主要差别是,信汇的信和款由信差登门送达,票汇是由收款人持票到批信局具保领款;信汇较贵,票汇便宜。因此,华侨汇款金额较大时,通常外付小额“信汇”,内夹大额“汇票”。

文字:(蔡功焙)先生/宝号交(本人)先生/宝号或(持票人/保认人)法币(伍佰元正),照数备交,收回原票存据。同兴汇兑信局支理(加盖:泉州中山南路二百壹十三号三楼)。
从票面看,该票开出局为马尼拉东方汇兑信局,兑付局为泉州同兴汇兑信局,两个局系代理关系。侨批票汇可约定在国内非直属局(即委托代理局)代理兑付,不仅扩大侨批局的经营地域,也大大地方便了客户。
电汇的兴起
侨批电汇即用电报汇款,国内侨批局接到国外侨批局或委托局发来电报要求交款时,不管款项是否到达,都要立即解付给收款人。

电汇比其它汇兑方式快捷,但收费也贵。上世纪50年代后菲律宾侨批以此种电汇方式为多,但主要是由于菲律宾禁汇的原因所致。图3所示为1952年9月马尼拉发石狮新民信局电汇单。(作者:谢佳宁 黄清海,原文刊载于《福建侨报》“侨批故事”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