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江苏77名“文化使者”赴俄交流 掀起“中国风”

2014年10月20日 10:00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武术小子”杨淳铭有了一大群“外国粉丝”
“武术小子”杨淳铭有了一大群“外国粉丝”
中国侨网文化使者们用俄语唱起了《喀秋莎》
文化使者们用俄语唱起了《喀秋莎》

  在普希金雕像前声情并茂地朗诵不朽名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在冬宫博物馆接受“艺术洗礼”。近日,来自江苏省68所中学的77名中学生在俄罗斯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异国时光。作为教育部牵头主办,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2014-2015“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主题活动的组成部分,77名学生组成了“江苏中学生中国文化使者赴俄交流团”,远赴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参与中俄文化交流活动。这次出行,也是扬子晚报与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中心联办的“千校千生看世界”系列活动中的一项。

  他们是能文能武的中学生 个个都有“十八般武艺”

  此次“江苏中学生中国文化使者赴俄交流团”共有77位学生成员,别看数量庞大,但学生成员们个个都“揣”着十八般“武艺”。钢琴、声乐、葫芦丝、书法、绘画等才艺姑娘小伙们都能“信手拈来”。此行赴俄,他们最重要的身份之一便是展示才艺的“小演员”。

  在苏州六中的艺术老师们的集结下,孩子们组成了一台名为《茉莉芬芳》的具有中国文化和江苏特色的综合性文艺节目,集结了古典舞蹈《爱莲说》,蒙古舞《天堂》,古典乐器合奏《紫竹调》等节目,处处透着浓郁的“中国风”。

  按照“江苏中学生中国文化使者赴俄交流团”的行程安排,文化使者先后在莫斯科参观了1679教育中心和莫斯科第十二中学,以及圣彼得堡的547中学,并在莫斯科州立大学参与了精彩的文艺展演。“我是金陵神剪张的第五代传人,这次能够被选中,参加文化使者交流团的演出,将我们南京的剪纸艺术传递到俄罗斯非常荣幸。”金陵中学的王忻然说。徐州姑娘李文馨将平时跳舞用的18米的长绸带到了俄罗斯,“我从小学绸缎舞,这是一种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的舞蹈。跳舞的同时,我也是在给外国朋友们介绍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江苏省教育厅丁晓昌副厅长在出访莫斯科期间,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专程赴莫斯科州国立大学看望交流团成员并观看了表演,并鼓励孩子们要当好中国文化使者,推广中国汉语和传统文化。

  中俄学生共唱俄语版《喀秋莎》

  既然是“文化交流”,那么“入乡随俗”的演出必不可少。在《茉莉芬芳》的专场演出中,还特意安排了俄语歌曲《喀秋莎》的演唱。

  盐城中学的小伙钟汉良和一位知名男星“同名”,他在舞台上的演出也是“星味”十足。俄语版的《喀秋莎》便是由他来领唱。尽管用俄语演唱还有些生涩,但钟汉良演唱时的认真劲儿还是让俄罗斯学生感到了触动。在熟悉的曲调伴奏下,落落大方的俄罗斯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和文化使者交流团的成员们一起,情绪饱满地一同唱起了《喀秋莎》,并捡来具有象征意义的白桦树叶,赠送给“文化使者”们作为礼物。

  “用俄语演唱,是为了拉近和俄罗斯学生们之间的距离,选唱的《喀秋莎》也是一首传统的俄罗斯民歌。虽然我们和俄罗斯学生之间语言并不相通,但真正唱起歌来,我发现,文化交流是没有语言和国界的。”参与合唱的苏州六中高三音乐班女生殷逸琦告诉记者,自己此行最大的收获,便是对俄罗斯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还在十二中认识了俄罗斯的新朋友,相互交换了email。”江阴南菁中学的男生吴承训极为健谈,和俄罗斯的中学生们也能“自来熟”。“在十二中演出时,我发现俄罗斯的同学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超出了我的想象。尤其是对我们展示的古典乐器表演和书法,特别感兴趣。”

  俄罗斯姑娘单挑中国功夫小子

  淮阴师范附中的“武术小子”杨淳铭得过好几个武术冠军,此行俄罗斯,他也收获了大批的异国粉丝。在文化使者交流团的演出中,杨淳铭和小伙伴薛柄益一道,演出了武术节目《精忠报国》。莫斯科第十二中学的好奇学生们,还和杨淳铭现场学起了梅花拳的打法。“第一次教外国同学打拳,我教的很认真。虽然俄罗斯同学的一招一式并不算标准,但他们对于武术学习的认真劲儿还是挺让我感动的。”杨淳铭说。

  “武术小子”所到之处都收获粉丝无数,但在圣彼得堡547中学,“武术小子”却遭遇了几位俄罗斯“武术姑娘”的挑战。11岁的NASTYA和同学一道,在舞台上毫不怯场地秀起了武术套路中的刀法和拳法,让文化使者交流团的成员们大感惊讶。仔细一问才知道,NASTYA是俄罗斯的武术冠军,这个月她还会来中国,参加在安徽池州举办的武术比赛。

  “我们就是因为武术结缘的,女儿出生后,也受到我们的影响,对中国的武术、毛笔字、国画等传统文化充满兴趣。” NASTYA的爸爸告诉记者。今年是NASTYA学习武术的第六个年头。“我拜过师傅,” NASTYA说,“师傅是中国的一位散打冠军,学习武术的过程虽然辛苦,但却充满着趣味和挑战。”每天,NASTYA都会抽出5个小时来练习武术,在“江苏中学生中国文化使者赴俄交流团”的成员面前演出,更让她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武术会让孩子走得更远,我们会一直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 NASTYA的爸爸说。

  他们是文化交流的“小使者” 俄罗斯的学校也有“翻转课堂”

  老师在一旁“旁观”,学生成了课堂上的“主角”。日前,“江苏中学生中国文化使者赴俄交流团”一行来到了莫斯科1679教育中心时,发现两位身着俄罗斯民族服装的孩子,手捧黑面包站在了学校大厅中央,面包的旁边还有一小碟食用盐。原来,用沾了盐的黑面包来招待客人,是俄罗斯人表示自己好客的一种方式。

  和国内划分清晰的“小学”“初中”“高中”相比,莫斯科的学校更加讲求“一贯制”,1679教育中心便是一所“包揽”了幼儿园到高中的学校。“文化使者”到达的当天上午,恰逢1679教育中心举行庆祝教师节的特别活动——“翻转课堂”,当天课堂里的老师差不多都由高年级的学生来担任,交出“主动权”的任课老师们站在一旁,由着高年级的“小老师”来自主上课。“俄罗斯的教师节是10月5日,由于5日是周末,所以我们选在了提前进行教师节的庆祝活动。”1679教育中心的中文老师地玛讲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和记者沟通交流时,也是全部用汉语来介绍。

  “我们这里的学生要到三年级时才开始学习英语,但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会开始汉语学习了。”看得出来,在地玛老师的影响下,1679教育中心的孩子们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十分浓厚,记者看到,老师们正在将中文里的俗语“来的都是客”翻译成俄文,教给孩子们学习。得知前来参观的江苏中学生文化使者们个个都有着过人的才艺时,1679教育学校的孩子们露出了期待的目光。无锡南菁中学的男生吴承训即刻走进了孩子们中间,用葫芦丝吹奏了一段《月光下的凤尾竹》,成了俄罗斯孩子眼中的“大明星”。

【责任编辑:刘郁菁】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