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功夫传奇》:中国文化国际表达的开拓之路(2)
英国伦敦“趟雷之旅”
2009年该剧赴英国伦敦巡演,成为首个登陆伦敦西区舞台的中国商业剧目,实现中国舞台剧商演形式进入欧洲高端演艺市场零的突破。
但这次巡演被称作“趟雷之旅”,因为此番开赴伦敦并没有任何赞助,完全依靠商业贷款。未知的风险带来极大压力,能否收回150万美元投资?
伦敦大剧院中,当观众看到古典芭蕾动作与正规武术动作相融合,纷纷大呼“迷人”,当地媒体评论其“武术、芭蕾、音乐、歌曲和杂技的结合让你的钱花得物有所值。”19天27场演出近4万伦敦观众观看,实现回本盈利。该剧也是第一部向外国演出商收取演出版权费的中国出口剧目。
困难重重的美国驻演之路
2010年7月1日,《功夫传奇》开始在美国布兰森白宫剧院驻场演出,但这条开拓之路亦非一帆风顺。原定2010年5月1日的首演,由于签证问题而被一推再推,声势浩大的营销广告上首演日期成了空话,使大家遭受到第一重打击。
紧接着第二重打击又来了——剧院电路老化,需要重新布置灯线;当地政府对演出防火要求高,所有演出幕布需重新漆刷防火涂料,并且必须通过防火安检后政府才发放演出许可。为了保证7月1日首演,首批到达剧院的工作组开始昼夜加班。这是国内剧目首次国外驻演,此前并无经验借鉴,因此,接踵而来的挖地下通道、重做升降台、本地没有合适的舞美材料而需要到周边城市购买等问题让大家疲于应付。
所幸首演十分成功,布兰森市长瑞安·普莱斯利激动表示:“演出太有活力、太精彩了!”老戏迷吉姆则说:“我在这里住了35年,看戏无数,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好的演出。”该剧当时被布兰森之友微博网站评为“2010年布兰森最佳演出”。
正当一切逐渐步入正轨,2011年中,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袭击了剧院所在的美国密苏里州,游客量骤减。剧团迅速加入当地组织的赈灾义演行动。虽然当地游客量因龙卷风比往年同期减少40%,但《功夫传奇》观众却增加了131%,收入增加46%,义演举动不仅让该剧融入当地社会,也让人从实际中读懂《功夫传奇》所传递的文化意义。
边演边改实现常演常新
10年间,《功夫传奇》一共经历过不下30次修改。因为演出的观众群体包括国内与国外广大人群,需要考虑大家的接受程度,并时刻保持新鲜感。于是创作团队边演出,边根据市场与观众反馈摸索着修改。
例如在最初版本里有一些地狱的情节,由于在演出中表现不够直观便删掉;有一部分外国观众认为血腥、难以接受的情节也剔除。有“文化误读”的地方,如原本剧中想通过功夫表现民族精神,结果被误解为“宣扬暴力”,对此团队邀请百老汇专家提供修改建议,变换表达方式,使之符合外国观众的理解习惯。
10年发展,几经打磨调整,《功夫传奇》越来越准确地向世界观众表达其励志的剧情思想,成为一部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并重的剧目,正在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展示着中国功夫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