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闭幕 谱人文交流华章

2014年12月30日 09:28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中国与东盟各国艺术家一起走上舞台献上谢幕演出。(叶飞 摄)
中国与东盟各国艺术家一起走上舞台献上谢幕演出。(叶飞 摄)
中国侨网中国歌剧舞剧院表演舞蹈《茉莉花》。(叶飞 摄)
中国歌剧舞剧院表演舞蹈《茉莉花》。(叶飞 摄)

  12月16日清晨,天蒙蒙亮。窗外,中国的五星红旗和东盟10国国旗迎风招展。在缅甸首都内比都缤纷晨曦的映衬下,它们格外焕发了英姿。

  国旗下,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艺术家集合、出发,前往中国援建的内比都国际会议中心。这天,“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闭幕系列活动在此举行。

  舞蹈盛会展现中国东盟多元画卷

  此时的缅甸正值凉季,植被和花朵将城市装扮得生机盎然。女士和孩童脸上涂满粉黄色的“特纳卡”,穿着大筒裙的男士们在市场里穿梭来去。

  作为2014年东盟轮值主席国,缅甸高度重视这次闭幕系列活动。由于当地媒体的充分报道,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和缅甸副总统年吞出席活动的消息已在内比都和仰光传开。当搭载中国艺术家的大巴车驶过,人们总会投来充满敬意的目光,露出善意的微笑。

  当晚8点整,翘首以盼的人们终于得见李源潮副主席和年吞副总统。同时,他们还迎来了缅甸文化部部长吴埃敏玖,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明、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文化部副部长丁伟,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贺军科,中国驻缅甸大使杨厚兰,东盟各成员国代表团成员以及多国驻缅甸使节。如此多的重量级嘉宾的到来,为闭幕演出现场平添了隆重的气氛。

  李源潮和年吞致辞后,11国艺术家精心准备的闭幕演出拉开大幕。这是一场以舞蹈为“主菜”的艺术盛宴。首先亮相的是缅甸国家舞蹈团的节目《缅甸的祝福》,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舞步令人耳目一新。随后,中国歌剧舞剧院带来的《采薇》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中国舞蹈艺术与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赢得满堂彩。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的艺术家接连登台,以各国极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描绘出了一幅东盟多元文化的生动画卷。

  中国艺术家表演的舞蹈《茉莉花》将现场酝酿已久的情绪点燃。当魔术般的“换装”环节到来,“茉莉花”由绿变红,全场为之惊艳。人们举起手机、相机争相拍照,赞叹声不绝于耳。

  各国艺术家在《同享文化共创未来》的歌声中一起走上舞台。这刻,时间仿佛被现场的温情所凝固,艺术家们手拉手共同祈福的动情画面,令不少观众热泪盈眶。这一晚,他们以歌会友、以舞会友,传达出的是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时代心声。

  《采薇》、《茉莉花》在内比都绽放

  演出结束后,多国贵宾和观众向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陶诚和中国艺术家竖起大拇指,感谢他们将前所未见的视觉震撼带到了缅甸。

  不为观众所知的是幕后。为了在相对陌生的舞台上呈现出完美的艺术效果,连日来,陶诚一直在场地指导演出队密集排练,调整队形、调试舞美,一排就是四五个小时。会议中心的灯光条件不及专业剧场,仅此一环,艺术团就尝试了数个解决方案。

  在陶诚看来,对于东盟各国观众来说,这次演出代表的是中国舞蹈艺术形象,《采薇》和《茉莉花》两个节目不仅要在艺术表现上做到没有瑕疵,更要展现出中国艺术家的文化气质与精神面貌。不仅如此,他还仔仔细细地看完了东盟各国演出的排练全程,通过观摩和对比,把握全场演出的节奏和亮点,对节目进行了多次微调,目的是寻求整体效果的最优解。

  丁伟副部长对节目的指导和对演出团队的关怀,文化部外联局局长张爱平、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宇的建议和支持,让大家信心倍增。

  中国团队全神贯注、精益求精的工作状态和艺术追求,很快被敏锐的缅甸媒体捕捉到。排练期间,缅甸国家电视台等媒体一直在旁守候,寻找采访机会。舍不得离开现场的还有此次闭幕活动的缅方负责人和东盟多国的艺术家们。《茉莉花》最出彩的“换装”环节,每每让会议中心的门卫和保安看得出了神。

  闭幕演出的成功表明,此般努力没有白费。这一次,中国歌剧舞剧院《采薇》和《茉莉花》沁人心脾的曼妙舞姿永远定格在了内比都国际会议中心的舞台上,成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当中最值得记取的艺术瞬间之一。

  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团长许宁说,这次经历让他更加深信舞蹈艺术是无国界的,它能够跨越语言障碍,自外而内地抵达异国观众的心灵。、

【责任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中华文化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