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闽南年食年俗:除夕甘蔗顶门 初九拜天公

2015年02月27日 15:04   来源:泉州晚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象征喜气的红包与“长寿龟”,是春节期间祭祖款客的传统糕点。(张九强 摄)
    象征喜气的红包与“长寿龟”,是春节期间祭祖款客的传统糕点。(张九强 摄)
中国侨网过年时,不少闽南人家摆放水仙寓意吉祥。
过年时,不少闽南人家摆放水仙寓意吉祥。

  跳火堆、甘蔗顶门、“拔拔灯”、“坐钉轿”……这些独特年俗,久糟菜、米粉肉、金橘糖、花生仁糖……那些美味年食。正月里,蕴藏着闽南古早年味的习俗、美食一起涌现在现代人的生活里,根植其中的地域特色文化也在悄然延续。

  采尘、跳火堆、“年兜花” 烧去“过年畚” 迎来好兆头

  家家户户门口的火堆,远远望去犹如连成一个火群。大家将“过年畚”倒进火堆,以烧“过年畚”去告别上一年的不如意,寄愿新年生活风调雨顺。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的这段日子,民间将之称为“迎春日”,在此期间,各家各户都要为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而做准备。

  “闽南地区的年前大扫除,被称为‘扫尘’、‘采尘’,是过年前很重要的一个准备事项。”泉州民俗专家廖榕光介绍说,“采尘”有着“新貌迎新年”的寓意,将家里家外打扫干净,不仅要“清洗各种器具,掸拂尘垢蛛网,拆洗被褥窗帘,还要洒扫六闾庭院,疏浚明渠暗沟”。此外,“采尘”还与一个现今少见的传统年俗——“跳火堆”有关。

  “儿时在乡下,除了整理屋子,还要打扫圈养牲畜、栽种蔬果的后院,整理出来的各种垃圾,老祖母总嘱咐我不要急着倒掉,要将它们一直留到除夕夜。”廖榕光回忆说,那些由稻草、草皮、土灰及泥土堆积起来的垃圾,也被称之为“过年畚”。待除夕吃过团圆饭,屋外的爆竹声开始响起,每家每户便会在自家门前堆起木柴,将其点燃,家家户户门口的火堆,远远望去犹如连成一个火群。火堆燃起后,大家将“过年畚”倒进火堆中燃烧,以烧“过年畚”去告别上一年的种种不如意,并让愁怨、晦气在燃烧的火堆中化为乌有,同时,也寄愿在新一年里,生活能够风调雨顺。

  烧过了“过年畚”,一家人围绕在火堆旁,身手矫捷的年轻人可从火堆上一跃而过,小朋友则由家长抱着从火堆上跳过,上了年纪的老人则可以从火堆边跨过去。来自安海的黄阿实说,在其老家,以前“跳火堆”时,长辈们还会念叨几句俗语,如“大人跳入来,年年大发财。小孩跳出去,欢喜无顾忧。”大家一边跟着念俗语,一边互相喝彩,欢声笑语不断,也让除夕夜显得格外热闹,而待火堆熄灭后,家中长辈还会特地铲些火灰入灶,以此预示新的一年里生活能够红火兴旺。

  每逢新春到来,闽南人家免不了在厅堂中,摆上一盆素雅的水仙或是几株腊梅。“水仙、腊梅可算是传统的‘年兜花’,放在家中一则增添清新淡雅的花香,二来是为了‘以花迎春’,为家里带来喜气。”已过八旬的刘老太自小喜欢摆弄花草,每逢春节,她总会着手在家雕琢水仙,在她看来,把各式造型的水仙摆放在家中,既讨喜又美观。如今过年在家摆花已是一种流行,除了水仙花、腊梅之外,红掌、杜鹃及蝴蝶兰也成了不少泉州人喜欢的“年兜花”。在刘老太的记忆里,儿时,水仙算得上是娇贵的“稀罕物”,当时只有一些家境宽裕的人家,才舍得花钱添购水仙花布置门厅。由于花期较短,只有掐算好时间用清水培植,才能让这些花蕾在春节绽放,借此预示新年开始有一个好兆头。

  米粉肉、过年饭 备食跨年吃 讨个好彩头

  年夜饭要留下一碗,需要放上鸡蛋、九鬃芋、糕粿、红橘、柿饼以及红枣,还要放上红包以及一朵红纸折成的“春花”。

  “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这句自古流传于闽南民间的俗语,其意指到了腊月下旬,就该着手为过年准备一些肉食了。

  “旧时生活不宽裕,对于乡村农家人而言,杀禽宰畜是家中的一件大事,为过年宰杀一头猪,有的人要把猪肉拆分送给亲戚们,有的人则把猪肉带去市场上置换其他物品。”德化烹饪餐饮业协会秘书长吴少泉说,以前交通不便,物质匮乏,不少住在德化乡村的农户在腊月里宰杀好家猪,趁着新鲜,便带着猪肉赶往位于永春五里街上的年货集市行,用猪肉换取过年所需的一些糖果子及米制品。剩下的猪肉则需要提前加工储存,以备正月里自食或是待客之用。吴少泉师傅介绍说,通常容易变质的猪颈肉,会与用芥菜腌制的“久糟菜”一起?艹山慈猓?谡?吕锼媸倍伎梢园颜庑┙慈饽美磁浞钩浴6?写?视偷奈寤ㄈ猓?蚧嵊煤烀拙啤⒔从汀⒌毓戏垡约坝笸芬黄鹫舫伞懊追廴狻保?勺魑?瓴似烦ⅲ?部纱娣旁谡?吕锸秤谩6杂凇肮笾亍钡闹硖悖??ド?钷拙莸呐┗б话慊峤??勐簦?挥懈辉5娜思也呕嶙粤糁硖悖?⒂米约夷鹬频暮烀拙旗乐蟪刹耍?源嗽⒁狻昂旎稹保?颜獾啦俗魑?麓杭呀诶锟畲?罂偷纳系炔似贰?/p>

  不仅珍贵的肉品要从腊月存留到正月,廖榕光说,除夕晚上的年夜饭也要记得留下一碗,以作为“隔年米”,也称为“过年饭”。这碗白米饭上,还要有所“装饰”,需要放上有团圆之意的鸡蛋、护子护孙之意的九鬃芋、发财之意的糕粿、有吉祥之意的红橘、柿饼以及红枣,除此之外,最后还要放上红包以及一朵红纸折成的“春花”(也称“春枝”)。廖榕光说,这碗“过年饭”大多会放在房中、厅堂或是灶台上,摆放的时间要延续到正月初四,也就是俗称为“散正”的春节结束之时,由此来寓意“年年有余”。此外,插在饭上的“春花”,寓意则更多,有着在“新一年里播种希望”的另一层含义,在廖榕光看来,插“春花”也反映着闽南人盼望来年家中的好事喜事能像春天的树枝一样开满整个枝头,生活美满幸福的心声。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