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埃及兴起“中国热” 中埃文化交流带来新机遇

2015年05月22日 11:20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开罗中国文化中心的汉语课初级班教室里,四川中文教师刘丽晨和她的埃及学生们。
    开罗中国文化中心的汉语课初级班教室里,四川中文教师刘丽晨和她的埃及学生们。
中国侨网川剧“变脸”给埃及人留下深刻印象。
川剧“变脸”给埃及人留下深刻印象。

  华西都市报记者探访开罗中国文化中心,感受中埃两国文化交流

  文化篇

  埃及民众迫切想要了解——中国经济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汉语班、武术班、茶艺班……在中国开罗文化中心,这里聚集了一批热爱中国文化的埃及人。在他们心目中,中国与埃及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值得埃及人佩服的是,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经济飞速发展。“我特别想了解现在的中国,中国为什么可以创造奇迹。”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采访的时候,好几名埃及学生提到了“中国速度”。现在到文化中心学汉语简直是一票难求,每个季度一期,每期爆满。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文化参赞陈冬云说,由于中国和埃及相距遥远,民众之间相互了解不多,希望利用文化这样一个平台,给两国民众提供一个互相了解的机会。

  从电影里,认识现代中国

  “高圆圆的办公室恋情”很受埃及观众欢迎

  陈冬云参赞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开罗中国文化中心的主任。文化中心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向外国友人传递中国的文化,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告诉埃及朋友,现在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中国人的生活是什么样。文化中心经常会给学员放中国电影。之前放过很多张艺谋拍的影片。有埃及学生问陈冬云:“中国有高楼吗?你们中国人是不是都住四合院?”陈冬云说:“我们把太多传统的,历史的东西展示给外国友人,让他们缺乏对现代中国的认识,必须改变这个现状。”

  前段时间,开罗中国文化中心把《单身男女》、《漂亮妈妈》和《风声》搬上银幕,前两部片子特别受欢迎,高圆圆展示的办公室恋情,让埃及人民了解了中国现代年轻人的恋爱故事;而巩俐饰演的照顾残疾孩子的单亲妈妈,把母爱演绎得淋漓尽致。相比较而言,《风声》的上座率没有那么高,“这也是我们预料之中的,毕竟《风声》这部片子的背景知识比较复杂,需要对中国历史有深刻了解的人才可以看懂。”不过,在埃及有三个中国明星家喻户晓,埃及人民对他们喜欢得一塌糊涂——李小龙、成龙、李连杰。据说,但凡在埃及播放这几位明星的影片,绝对是一票难求。陈冬云说,武打片是让埃及人民认识中国的载体。“我们希望从不同角度展示中国,通过电影等有趣的方式传递信息。“我们希望从多角度向埃及朋友介绍中国的发展。”

  从庙会上,了解中国文化

  驻埃大使馆把“变脸”搬上舞台

  2015年春节,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在开罗买阿迪公园举办了一场新春大庙会。放风筝、武术、捏糖人、木偶剧让埃及人民体会了中国新年的味道。京剧《霸王别姬》,川剧变脸,是让大庙会的气氛达到顶峰的节目。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的时候,他专门提到了川剧变脸。“埃及朋友特别喜欢,这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变脸,是开罗中国文化中心的传统招牌项目!一瞬间变换一张脸谱,观众根本来不及反应,就场面足以让大家震撼,不需要任何文字的诠释。”陈冬云说,她们曾经邀请过多位川剧演员到开罗表演,人气特别旺。除了看的,文化中心还给埃及朋友准备了吃的。

    拉面,是今年大庙会上又一样闪亮登场的。埃及人的传统饮食里,吃面条是不能带汤的,就像意大利面那种拌着汁吃。大庙会上的拉面把埃及人惊呆了,中国人吃面条习惯加汤,还有牛肉和蔬菜。这是埃及人很不熟悉的,最开始来的时候,半信半疑,有一种看稀奇的心态,结果看着中国人怎么可以把带汤的面条吃得这么香,也就试着尝尝,结果埃及人排队买拉面的比中国人还多。“文化这个东西,一定要让老百姓参与,要接地气,只有贴近老百姓,他才可以感受到你的文化。”陈冬云说,春节对于很多埃及人来说非常陌生,但大庙会成为了让埃及民众了解中国的载体,大家在有吃有喝,有热闹看的情况下就接触到了中国文化,这种接受是真诚的。在陈冬云看来,中国与埃及之间的文化有很多共通特点,两个国家的人都很看中亲情、友情,埃及同样喜欢大家族的生活方式,希望人丁兴旺,也习惯张家长李家短,邻里之间喜欢串门。

  从儒家思想,谈“一带一路”

  “中国的发展带来的是机遇”

  据陈冬云介绍,埃及民众迫切地想要了解中国,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也是埃及民众关注的问题。现在的埃及百废待兴,埃及人想摸索出来一个适合于他们发展的道路,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的变化,让埃及人民惊讶。一些埃及朋友与陈冬云聊天的时候,总会从深圳讲起,“从一个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他是怎么发展起来的?”陈冬云说,为了向埃及民众介绍“一带一路”,开罗中国文化中心邀请了多位中国的经济学教授到中心授课。他们经常对埃及学生说,中国有两个成语,“和而不同,合作共进。”之前一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教授到文化中心授课,他以儒家思想入手解读和而不同、合作共进的意义,教授告诉大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国际社会,中国的发展也不是孤立于国际社会的,而是与大家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带来的不是挑战,而是机遇。”说到埃及,不得不提到旅游。2010年埃及政局动荡之前,最顶峰时候一年有10万中国游客到埃及旅游,而2014年减少到了不足6万人。因为局势动荡,埃及旅游业受挫,很多旅游从业者收入减少,埃及的振兴也需要旅游收入创收,所以埃及很注重通过文化活动推广埃及的文化。2015年5月10日,埃及在著名的旅游城市霍尔格达举办中国文化周,当地政府专门首次邀请中国大使馆去举办文化周,就是希望通过宣传吸引中国游客。

  人物特写

  四川老师埃及教汉语 “跟埃及学生交朋友是一种幸福”

  “中国人对吃很讲究,做饭是一种乐趣……”刘丽晨的“中国美食”课,埃及学生听得如痴如醉。“老师,用筷子很难。”“老师,中国的美食是不是很多?”与其说这是一堂汉语课,还不如说是美食探讨课,埃及学生谈到中国美食,露出羡慕的神情。教室里笑声一片。

  4月24日,开罗中国文化中心的汉语课初级班教室里,上课的是一名年轻女老师,她叫刘丽晨,四川自贡人,今年25岁,3年前经过孔子学院的考核,被派到泰国教授汉语,2014年刘丽晨来到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做汉语老师。刘丽晨的学生,年龄最大的已经70多岁了,年轻的不到20岁,他们中间有做贸易生意的,有企业员工,还有一些学生,都是爱好中国文化而来到了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学习汉语。

  刘丽晨目前教的是初级班,尽管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还不长,但她已经跟学生打成一片了。“老师,我想跟你合影!”一位埃及小伙子对刘丽晨说,刘丽晨想想,“你如果今天好好表现,我可以考虑。”小伙子挠挠头,说:“那我要努力了!”刘丽晨说,她与学生的关系特别融洽,“只有跟学生成为朋友,才可让他们爱上汉语。”逢年过节的时候,刘丽晨总会给她的学生介绍中国文化,春节的时候为什么要包饺子,为什么要贴对联,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红色。现在,到开罗文化中心学汉语的学生越来越多,每三个月一期的汉语班总是“高朋满座”,中心的四名汉语教师几乎每天都有课。

  让刘丽晨最感动的一件事情发生在去年。2014年,刘丽晨接下汉语二年级班,她的前任老师在课堂上告诉同学:“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汉语课了,我马上要回中国。”所有的同学冲上讲台,抱住老师,希望她能够继续做他们的老师。而老师离开之后,学生还会经常提到他们曾经的汉语老师。“这种在异国建立起来的友谊会珍藏很久!”“我今年9月也要离开开罗了,我经常会想象我离开时跟同学们告别的场景,我相信他们会想念我。”说到离开,刘丽晨依依不舍。“跟学生成为朋友是一种幸福,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他们更了解中国。”刘丽晨说。

【责任编辑:王海波】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