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美国华人甘当文化使者 推动中美文化交流互鉴

2015年07月16日 11:1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文化节已经成为华盛顿的一件文化盛事。图为在华盛顿市中心国家广场上举办中国文化。(何小燕
    中国文化节已经成为华盛顿的一件文化盛事。图为在华盛顿市中心国家广场上举办中国文化。(何小燕 摄)

  在美国,有一大批华人,热心于通过文化、教育交流及创办中文学校等,传承中华文化,加深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人民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这批“热心人”的故事,也听到美国人对他们默默工作给予的真诚评价。

  高水平演出进主流社会

  杨雪兰(美国百人会附属文化机构美中文化协会主席):美国百人会是美国的一个华人精英组织,由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等人发起成立。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做中美两国文化交流的工作。中国有很多很好的艺术家,他们是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黄豆豆是一位出色的青年舞蹈家。2001年,美国科罗拉多州举办艺术节,经过我的协调,请到了黄豆豆所在的上海歌舞团参演。艺术节举办地是山区,不少当地人是第一次看到中国艺术家的演出,更不用说第一次就看到如此高水准的演出了,他们兴奋不已,很多人因此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改变。中国青年歌唱家廖昌永、沈洋也是由我介绍来到美国进行文化交流。把优秀中国艺术家介绍到美国,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大使”。

  另外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与美国有影响的文化机构建立伙伴关系。2012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打算将现有馆藏作为背景组织演出活动。我与谭盾、张军的昆曲《牡丹亭》剧组联系、协调,最终实现了在大都会博物馆内,以中国馆花园为背景进行演出。虽然现场只能容纳50人,但经过剧场直播,观众达到900人,还有数千名网络观众。这次与大都会博物馆合作,观众都来自美国主流社会,美国主流媒体也进行了报道。当时共演了5场,特别轰动,观众都评价中国高雅艺术了不起。

  2011年,我促成了在林肯中心举行的纽约爱乐乐团中国春节音乐会,由中国指挥家余隆执棒。这是中国春节活动第一次不只在唐人街,也在纽约的文化中心举行。这种档次的高雅演出吸引了很多新的观众,《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进行了大幅报道,成为纽约非常有影响的活动。

  年轻人是中美关系的未来。2011年起,美中文化协会与全美舞蹈协会、中福会少年宫、上海闵行区教育局合作实施教育实验项目,通过舞蹈教育来增强儿童的社会发展和中美文化交流,培养孩子们的自信、集体精神,让他们健康成长。

  我已经80岁了。我认为,一个人一生需要有所贡献,需要为世界做些事情。我很高兴能为中美文化交流继续做出我的贡献。

  雅克·丹布西(全美舞蹈协会创始人):我与杨雪兰女士早在上世纪70年代相识。当时,我做的一件事是,将一些中国孩子从北京、上海请到纽约,进行一个月的艺术交流,这一活动的背后推动者就是杨雪兰。

  杨雪兰作为百人会的领导者,一直推动中美之间在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致力于将最优秀的中国艺术家请到美国来。她相信,中美关系与全球的未来紧密相连。

  中国文化节一办十六届

  肖水根(华盛顿华人社区联盟协调人):华盛顿从1999年开始举办中国文化节。当时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中美建交20周年,华人社区认为,这两件大事都值得庆祝,而且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做点事情。想来想去,决定在华盛顿市中心的国家广场组织中国文化节。

  1999年10月2日,第一次中国文化节举行。活动进行到高潮时,现场观众达上万人。此后,除了因为“9·11”事件停办一次,至今已经举办了16届。

  我认为,中美关系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差异。一般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远不如一般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文化差异有时也造成对对方的行为理解和应对的差异。我们举办的活动,不仅会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也有助于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最近几年,我们与国内省份合作,介绍中国地方文化和建设成就,丰富了文化节的内涵。

  中国文化节规模很大,牵扯很多时间、精力,需要广泛发动侨界参与。参与者都是义务“打工”,一做就是十几年,我们至多为大家提供小份盒饭。让我感动的是,我们有一批骨干,这么多年一直坚持,搞活动当天,凌晨两点起床,一直忙到晚上,一天有20个小时在广场上。正是他们的倾情参与,使中国文化节成了华盛顿的一件文化盛事。华盛顿政府每年都会发文告和贺辞。中美两国领导人还曾发来贺信。

  我们也遇到不少困难。为了拿到许可证,需要跑卫生、急救、医疗、紧急情况、道路交管、警察等十几个机构。有一次,我们是在周六举办活动,周五华盛顿出现雷暴天气,整个城市封闭。为了拿到许可证,我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好在周六天晴了,活动照常举行。虽然辛苦,我觉得自己的付出很值得。

  有这么一大批人这么多年坚持,如果没有爱国热情是不行的。我们都希望中美关系良好发展。通过文化活动,哪怕只是对此做出一丁点贡献,大家都很愿意做出奉献。

  唐纳德·赖利(美国马里兰大学原副校长,在首届华盛顿中国文化节上宣读美国总统克林顿贺辞):我认识肖水根是在1994年,那时我刚到马里兰大学担任副校长。肖水根了解我曾与中国有过交流,就找到我商议,能够为中美交流做些什么事情。

  每一种文化都有自身的遗产和“根”,中华文化更是有着极深的历史根源。肖水根热心为传播中华文化做贡献。十几年来,肖水根一直在努力协调、组织相关活动。他的独特贡献有目共睹。

[1] [2] [下一页]

【编辑:李明阳】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