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美国华人甘当文化使者 推动中美文化交流互鉴(2)

2015年07月16日 11:1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回中国“支教” 少年情谊深

  腾茹燕(美国“青少年同在蓝天下”创始人):我和丈夫都是搞计算机研究的,我们都认为参与社区服务很重要。2005年,我们办了一个青少年科技学院。不过,随着我自己的孩子以及社区孩子长大,我逐渐产生一种危机感:在美国生活的孩子们,生活条件很好,但他们是不是知道感恩?他们从未经历挫折,未来会怎样?

  我还发现了一个让我很难过的问题:这些出生在美国的华裔孩子在说到中国时,居然很多是负面的。他们都出生于非常好的家庭,每次回中国,国内亲友给他们最好的接待,但他们的反映却不好。为什么结果会是这样?我必须想办法。

  2009年是一个契机。耶鲁大学有一个“同在蓝天下”的支教项目。他们组织学生到中国四川地震灾区支教。我觉得这个项目和我想要解决的问题能够紧密结合。孩子们正在上高中,这是形成世界观的阶段,让他们也参加进来,很有意义。我带着5个孩子去了四川什邡。当地条件非常差。我们睡在地上,被虫子咬得浑身是包,但没有一个人抱怨。孩子们洒了不少汗水,与中国孩子培养了感情,他们非常感恩这段经历。

  此后,我开始自己组织“青少年同在蓝天下”支教项目,相继去了山东、浙江、安徽等地。这一项目用灵活组合的方式将美中两国的优秀大学生和高中生带到中国贫困农村山区,为当地的农村孩子提供英语、科技及文化方面的辅导,也让美国的大学生和高中生有机会和中国的优秀大学生一起体验贫困农村生活,了解他们的同龄人在中国贫困地区学习和生活的真实情况,以增加同中国的感情,同时也有助于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锻炼意志,提高社会责任感。我带的孩子与当地孩子同吃、同住、同生活。有的孩子参加一次后,第二年还嚷嚷着要去,说“我要去帮助那边的孩子”。去年,又有45个孩子参加了去中国的支教活动。

  至今我都无法忘记那个中国孩子的眼神。那是一个讲不清自己身世的孤儿。那天,他因受了欺负正在没命地与别的孩子打架。我去劝架,怎么也劝不开。但当这个孩子一听说“上课了”,立即跑向教室。在教室内,他直勾勾地看着老师讲解计算机,与刚才还在打架的模样判若两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眼神令我对这一支教项目更为执着。

  苏珊·列农(美国“青少年同在蓝天下”参与者):对于腾女士而言,这个项目极具个人感情色彩。2009年到四川的经历对她触动很大。她的努力让在美国上中学的孩子走出国门、作为志愿者去帮助中国孩子,成为美中两国人民之间又一座相互理解的桥梁。

  这样的项目对参与者的一生有着强烈影响。去年我也参加了这一项目,那是我第一次到中国,看到中国孩子的反应,真是感动。美中两国学生由于这一项目建立起来的友谊也将会影响他们的未来。

  办中文学校 促相互理解

  梁康之(希望中文学校名誉理事长):1993年以前,大华盛顿地区没有使用简体汉字的中文学校。一些当时在马里兰大学上学的华人学生,联合一些打工的华人,商议开办一所这样的中文学校,为大华盛顿地区提供现代汉语教学服务,同时推广中华传统文化,为不同文化的互相理解作贡献。当年6月,希望中文学校开办,收了一个班,30多个学生。现在,学校已发展到7个校区,拥有学生约4000人。

  我于2007年至2013年担任希望中文学校理事长,是迄今为止任这一职务时间最长的理事长。这项工作给我的一个深刻感触就是,凝聚人心。学校工作人员都是义务兼职,理事们都不能收取报酬,很多人是自愿而来。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组织捐款。结果两天之后,我们共募集到22万美元,占大华盛顿地区全部捐款的一半多。这件事给我的震动很大,让我感受到家长们对希望中文学校的信任,感受到华人到了关键时刻,真是万众一心。

  希望中文学校培养了这么多人,这对他们也是珍贵经历。我的女儿就是一个例子。她刚开始是被动参加中文学校的学习,但真正到了大学和工作之后,她就觉悟了,开始主动学习。

  理查德·戴维斯(希望中文学校学生,原世界银行工作人员):我在希望中文学校已经学习了4年。2010年,我访问了中国两个星期。学习中文,除了有助于我的工作,还使我更加了解中国及其文化。

  王耀辉(美中实验学校理事长):在美国,中文教育是一种特殊责任和使命,关系到如何将五千年历史的灿烂中华文化传承给我们的后代,并播撒到美国民间。从我们自己孩子的情况看,当时的中文教育还不能完全吸引孩子。因此,我们在2004年9月开办了美中实验学校,办学宗旨是“服务华人,服务社区,弘扬中华文化,培养能适应美、中社会的优秀华裔后代”。

  办学伊始,困难很多,需要凑钱租场地、支付老师报酬、置办教具。让我感动的是,我们的办学团队齐心协力,并且从未动摇。两年之后,我们的收支才开始平衡。办学规模也逐渐扩大,从第一年只有78个学生,发展到现在5个校区、1200多名学生。十余年来,有很多既有专业特长、又有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热情的有志之士参加到我们的办学团队之中,我们学校的一些老师还因此在自己的事业上走出了新路。

  我们采取小班制,教育方式注重灵活多样,寓教于乐。我也对老师们说,如果孩子们愿意来,你们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一半,因为教育首先是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有一个孩子,本来他们家那一天是要安排出去游玩的,结果孩子坚持要到学校上课,说如果你们去玩,那就先把我送到学校。这让我很感动。

  左一心(美中实验学校副校长兼教务长):我们鼓励孩子们学中文,希望他们不要和中国文化断了联系。我们有一个七八年级的学生,学习不好,他妈妈很着急。但孩子很喜欢到学校来学中文。结果他进了大学之后,有一个飞跃式的变化。后来他妈妈告诉我,孩子现在中文非常好,还在学校辅导别人。这个孩子也是随着中国的发展,自觉认识到了学习中文的重要性。

  比斯·格雷斯(美中实验学校学生家长):我和妻子在中国南昌收养了一个女儿,她在美中实验学校学习中文已经两年了。在这里学习,她感到很放松。我自己也和她一起上中文课。(刘慧)

[上一页] [1] [2]

【编辑:李明阳】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