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中国歌剧舞剧院:随“四海同春”呈民族风韵

2017年01月30日 12: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新社北京1月30日电 (孙翔)“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中国歌剧舞剧院即将赴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参演“四海同春”慰侨访演,剧院党委书记魏银久向中新社记者分享参演人员的筹备感受。

  “‘文化中国·四海同春’已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旗舰品牌之一。”魏银久认为“四海同春”为侨胞与祖(籍)国搭建起“聚人心、凝人气;有温度、有情感”的双向桥梁,“我们向侨胞传递来自祖(籍)国的温暖和关怀;也能感受到侨胞对祖(籍)国的感激和眷恋。”

  从2009年以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活动已累计向120个国次和港澳地区派出62个艺术团组,在五大洲265城次演出373场,广场和剧场观众超过520万人次。

1月29日,2017年“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欧洲二团亮相英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拉开了丁酉鸡年春节欧洲巡演的序幕。图为嵩山少林寺武僧团功夫表演。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付强 摄
1月29日,2017年“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欧洲二团亮相英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拉开了丁酉鸡年春节欧洲巡演的序幕。图为嵩山少林寺武僧团功夫表演。 中新社记者 付强 摄

  今年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第四次加盟“四海同春”。魏银久希望剧院为大洋洲侨胞准备的“民族风韵”特色大餐,能“用歌舞传递来自祖(籍)国的问候,呈民族风韵向世界问好。”

  “汉唐舞蹈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的特色。”魏银久介绍,剧院在1986年推出的《铜雀伎》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部汉唐舞剧。此后,受这部舞剧的影响,北京舞蹈学院设立汉唐古典舞专业。

  谈起此次澳新之行即将上演的汉唐舞蹈《采薇》,魏银久十分自豪:“演员们合乐为歌,踏歌而舞,展现《诗经》的《小雅·采薇》中蕴含的历史情怀。”这支舞蹈曾入选“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闭幕式”演出,向中非各国首脑及嘉宾展示。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访演节目也应体现民族大团结。”魏银久选择舞蹈《一路风情嘉年华》便是基于这种考虑。融入了各民族的特色,魏银久觉得“嘉年华”能够表现出各民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氛围;“欢聚一堂”的演出效果也契合“与侨胞相聚”的访演背景。

  “剧院还准备了大家熟悉、能跟着哼唱的民歌”,魏银久介绍“黑骑士重唱组”将用四重唱的方式演绎新疆民歌串烧《半个月亮爬上来》《青春舞曲》《达坂城的姑娘》,“能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当地时间1月18日晚,“文化中国·四海同春”首次亮相素有“小福州”之称的马来西亚诗巫。至此,2017年“文化中国·四海同春”首个艺术团的访演圆满收官。图为长嘴壶功夫表演《中华茶韵》。<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陆春艳 摄
当地时间1月18日晚,“文化中国·四海同春”首次亮相素有“小福州”之称的马来西亚诗巫。至此,2017年“文化中国·四海同春”首个艺术团的访演圆满收官。图为长嘴壶功夫表演《中华茶韵》。中新社记者 陆春艳 摄

  “慰侨访演,首先要让海外侨胞感受到家乡‘欢天喜地过大年’的气氛。”此外,魏银久觉得“四海同春”慰侨访演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种途径,能够在世界舞台呈现真实、客观、立体的中国形象。

  “演出团队走到侨胞和海外民众身边,这样的表演有血有肉,传递的是真实、生动的中国声音。”为此,演出剧目中增加了“融通中西”的“中国声音”——用民族乐器二胡演绎小提琴经典曲目《查尔达什》。魏银久说:“音乐无国界,这样海外民众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元素。”(完)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中华文化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