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中国十大民俗”马街书会:曲艺人的“朝圣”(图)

2017年02月15日 15:01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天当幕,地为台,一年一度的马街书会已成为民间曲艺人以艺会友的盛事。(任国强 摄)
    天当幕,地为台,一年一度的马街书会已成为民间曲艺人以艺会友的盛事。(任国强 摄)

  吃了元宵节的汤团,对都市人来说,这年算是真正过完了。春节里,大家感叹最多的就是“年味淡了”,似乎科技愈发达,这年过得就愈小了。然而在1000公里外的豫北应河边,这年味儿却依然浓得化不开,绵延700多年的马街书会正月十三如期开场,各地艺人如朝圣般赶来“赴约”。

  曲艺盛会百年传承

  马街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城南,历史上也是一个商贾云集的繁盛之地。每年农历正月十一到正月十三为书会的会期,十三为正日。据记载,这一民间曲艺盛会起于元朝延佑年间,盛于明、清,历数百年竟无间断。

  “一日看千台戏,三天读万卷书”,每逢书会,河南各地以及安徽、河北、山东、湖北、陕西、四川等省的民间曲艺艺人都会负鼓携琴汇聚马街,弹唱献艺说书会友。会上展示的曲艺种类繁多,曲目丰富,有河南坠子、湖北渔鼓、四川清音、山东琴书、凤阳花鼓等。最受欢迎的还数“河南坠子”,因其说唱内容简捷明快,演技幽默传神,听众听之易懂、过瘾。

  马街书会为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切磋技艺的场所。艺人在书会上说唱为“亮书”,邀请艺人说唱为“写书”。每年书会期间,来自各地的曲艺艺人满怀虔诚前来“亮书”,以天当幕,以地为台,说、拉、弹、唱,以艺会友,观众动辄十万人以上,影响辐射周边数百公里。

  马街书会因其具有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魅力和浓厚的汉文化底蕴,1996年被列为“中国十大民俗”,2004年被列入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6年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通过认证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民间曲艺大会。

  唱者痛快听者陶醉

  笔者三度采访马街书会,前两年都是大风扬起满地黄土,而今年,正月十一天空中就开始飘起了雪花,不多时,应河两岸麦田里就已白茫茫一片。

  正月十三清晨,下过雪的麦田显得更加空旷肃静。四面八方赶来的说书人和听书人从通往马街的数条乡间公路、土路陆陆续续在此汇聚。

  8点不到,艺人们已经各自选好场地,三个一堆、两个一组亮起了书,河南坠子、曲子、琴书等曲种应有尽有,简板声、琴弦声、二胡声声声悦耳。10点左右,各个摊位相继开始表演,不规定曲目,不限制曲种,一时间锣鼓家伙齐登场,南腔北调同开唱,说唱声、叫好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会场里人气骤升,先前被白雪覆盖的麦田很快变得一片泥泞。

  76岁的郑青春老汉一生钟爱说书,最拿手的是大鼓书,马街书会他来了好几年。今年书会开始前一天,他便从浚县老家赶到了马街,“不来一趟,心里总觉得少点啥,平时农活多,说书时间少,只有来马街书会才能唱个痛快!”

  亮书的唱个痛快,听书的听个陶醉,各处赶来的看客在这里可算是享受了一场文化盛宴。73岁的孙老太带着三个孙子挤进会场,这儿听一会儿,那儿看一段儿,脸上透着笑。

  据了解,宝丰县近年来着力打造“马街书会”这一文化品牌,不仅使宝丰马街成为各地民间曲艺人心中的“圣地”,也逐步形成了以曲艺演出贸易为核心的文化市场,其规模在全国独占鳌头。(任国强)

【编辑:郭晓倩】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