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需要自信地走向世界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图)

第二届巴黎中国传统戏曲节上,法国法兰西学院终身秘书长德-欧德里夫(左七)、法兰西学院文学院终身院士程抱一(左二)、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终身院士朱德群(左十)以及戏曲节的法国评委与梅葆玖(左八)等合影。(中国文化报记者 吴钢 摄)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杰出代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复兴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
不同国家的观众在戏剧观念上存在很大差别,但面对中国戏曲的艺术整体,他们都可以在自己理性的观剧体验中,发现中国戏曲的艺术之美。应该说,中国戏曲在面对多元的世界审视时,最应该自信地而且是多元地推广自己的艺术遗产和艺术创造!
长久以来,在戏曲走出去的工作中,武打戏因为纯属技艺展示,且场面热闹,最容易被看作是外国人可以接受的戏曲形式。从近40年来中外戏剧交流的实践中可以看到,外国多样的戏剧艺术在中国舞台上,可以突破语言界限和文化差异,得到中国观众的认可和喜好;中国戏曲的各类艺术样式和剧目,同样可以在国外获得异文化的接受与理解。这不但是人同此心的艺术审美常态,也是作为人类遗产需要共享的文化接受常态。因此,包括宗教祭祀戏剧、偶戏和京剧、昆曲等剧种,以及独具民族个性的戏剧样式所传承的传统经典、现代戏经典乃至艺术流派等,都可以作为多元化中国戏曲走向世界的重要内容。中国戏曲的走出去,实际是中国丰富的戏曲艺术体系乃至文化体系被世界所认知的重要举措。(王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