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华人媳妇制作客家擂茶 海外传承客家记忆(组图)

中国侨网5月2日电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有句俗谚说“喝擂茶,吃粑粑,壮身体,乐哈哈”……客家擂茶是中国最传统的茶道之一,自古闻名遐迩,以保健见效。
擂茶是客家人的特制饮料,茶香混合着各种植物叶,有一股特殊的香味;它也是主食之一,传统吃法是在米饭或是米香里拌入擂茶及各种配料,其制作与风味别具特色。
客家人生性热情好客,无论是婚嫁喜庆、好友来访、家人团聚或是邻里串门,都少不了一场擂茶席。

家婆传承擂钵擂棍
马来西亚华人丘秀凤与丈夫结婚后,由于丈夫家中的籍贯为客家人,又是家中长子,因此家婆要求她这个大媳妇一定要学会烹煮客家擂茶。
尽管她在婚前已有数年的烹饪经验,也曾向母亲学习过工序繁多的“大埔算盘子”,然而当她初次接触擂茶这道菜时,还是有些不知所措。
她只能跟随家婆到菜市场采购所需食材,再依照家婆的教导,一步步学会将材料研磨成粉。这一步看似简单,实则一点都不易。研磨者需长时间坐在擂钵面前,一点一点将所有材料依次加入擂钵中,慢慢沿着纹路研磨。而这个工作就需花上半天的时间,费时费力。

每周日固定菜色
“每个星期日,我丈夫的弟妹们都会回到家里相聚,而且固定菜色就是擂茶,因此真的把我逼到一定要学会烹煮这道菜!”
回想到新婚时的这段回忆,尽管非常辛苦,但丘秀凤的嘴角还是不禁扬起微笑。
丘秀凤说,由于每个星期都需要“擂”,熟能生巧后也就习惯。她甚至学会运用双手,只要右手研磨累了,即可换左手继续工作,研磨材料的时间也更快了。

逼儿子学习研磨手艺
随着年纪渐长,丘秀凤的体力渐差,因此她也强迫三个儿子学习研磨擂茶的手艺,不仅是希望有人能够分担她的工作,也希望这门手艺可让下一代继续传承下去。
“我的擂钵及擂棍都是家婆传给我的,可说是家传之宝!”
对丘秀凤而言,这些宝物十分珍贵,是客家人的劳动象征,因此也希望通过儿子们继续传承下去。(伍思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