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师:煎中药不是越浓越好 应按正常时间煎煮

中药熬成什么样最好?肯定不是越浓越好!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以为煎煮中药时,药汁熬得越浓,药效就会越好。其实,凡事有度,汤药也如此,浓度一定要适度。
煎中药是中药饮片(经过炮制处理而形成的供配方用的中药,或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煎到饮片本身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时,这种扩散运动就停止了。此时再继续煎煮,以求“又浓又少”,不仅药物内的有效成分不会再释放,还可能使非有效成分(如树脂、树胶、色素等大分子化合物)不断溶出。这样的话,药液中有效成分因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在过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反而降低药效。况且,过分浓缩的药汁将加重苦味,影响患者服药的口感,甚至会带来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因此,为使中药发挥应有的效力,应遵医嘱按正常时间煎煮,且每次煎好后的滤取量不少于180毫升(约一个碗九分满)为宜。如果是煎给小孩子服用,每次滤取量可酌减为120毫升左右。
另外,除了滋补药煎煮时间稍长外,多数中药不需要浓煎。特别是解表、清热、芳香类药物,煎煮的时间还要更短一些,如麻黄、桂枝等解表药,金银花、菊花等清热药,砂仁、沉香等芳香类药物。药具体煎到什么程度,服用多少,需由中医根据个人病情而定,患者不可擅自加量或延长煎药时间。
(作者:北京积水潭医院中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