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茉莉花》随着《图兰朵》流传世界

2017年07月24日 14:26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普契尼在1924年以一个中国故事为背景创作的歌剧《图兰朵》成为享誉世界的经典,至今在各大歌剧院常演不衰。江南小调《茉莉花》的芬芳,随着《图兰朵》的流传被全世界感知。

  今天,在中国艺术家们探索着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同时,越来越多外国艺术家也正在学习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扮演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使者。

  走出去,讲述人与人共通的情感

  今年8月,上海交响乐团赴欧州四地巡演,每一站都有中国作品上演,其中就有俄裔犹太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穆夫在上世纪30年代创作于上海的交响诗《北平胡同》。阿甫夏洛穆夫运用西洋音乐的创作技巧,融入中国京剧的过门曲调和老北京胡同的市声。在阿甫夏洛穆夫一生中,有许多作品都在讲述“中国故事”。他告诉中国作曲家们,学习西洋音乐不是要让自己的作品“西洋化”,而是要以所学发扬中国音乐的传统。

  近年来,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委约了不少外国作曲家创作中国题材作品。这些作曲家对世界语言的精通结合他们跨文化的视角,往往创造出独具一格的作品,比如法齐尔·萨伊的 《中国狂想曲》 和安迪·保秋的《乒乓协奏曲》,后者在全球最大的古典音乐视频网站Medici 上线1个月,就获得300多万的点击量。

  和交响乐一样,芭蕾作为一种世界语言,也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良好载体。去年8月,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长恨歌》在伦敦大剧院连演五场,英国媒体《舞台》 称赞上芭的演员们优雅飘逸又充满力量,而《长恨歌》“让观众看到美、恐怖、悲剧在舞台上融为一体”。这部讲述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芭蕾作品,编导却是德国舞蹈家帕特里克·德·巴纳。2012年,为上海芭蕾舞团排《简·爱》的时候,帕特里克逛外文书店无意间看到英译版《长生殿》,颇为动容。于是3年后,《长恨歌》诞生了。帕特里克说:“不是非要中国人才可以说唐朝的故事。说到底,《长恨歌》讲的还是人与人共通的情感。”

  外国艺术家不仅仅在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他们也在学习用中国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上月,上海民族乐团和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德国作曲家克里斯汀·约斯特创作的《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成功首演。为了创作《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约斯特在上海民族乐团演奏家的帮助下,了解柳琴、二胡等民族乐器的音区和演奏技法,中国民族乐器的丰富性激发了约斯特的创造力。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说,“中国民乐要更好地走向世界,不能自我束缚,要让全球更多人一起来聆听和创作。”

  走进去,让世界艺术家都来传播

  在今天,难的不是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而是如何“走进去”。一部中国作品,怎样才能被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理解和诠释,抵达世界观众的心?

  今年5月,作曲家温德清的现代歌剧作品 《赌命》 在伦敦丝绸街剧院连演两场。此前,《赌命》已在日内瓦和芬兰亮相,两次均由上海歌剧院演绎。这一次的特别之处在于,上海歌剧院的歌剧演员与伦敦金融城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的学生乐队进行了合作。演出前,温德清很忐忑:对于这样一部中国文化底蕴极深的现代作品,英国学生能不能理解?对音乐应有的“原貌”会被打多少折扣?然而演出结束后,温德清感到非常满意,大大赞扬了他们的表现。

  这是年轻的乐手们第一次演奏来自中国的现代歌剧。弦乐、管乐第一次尝试了一些特殊的演奏技法,以配合古琴、琵琶、箫等中国乐器的演奏风格。打击乐手也第一次接触了锣、鼓、镲等中国乐器。虽然排练的过程困难重重,但上海歌剧院党委书记范建萍说:“这个克服困难的过程,正是让世界理解和传递中国文化的过程。”

  去年8月,在首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上,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为必选曲目,来自世界各地的小提琴选手都要演绎。《梁祝》作曲家之一陈钢听完几位外国选手的演绎后称:“《梁祝》 对他们来说很难,音准难、对中国文化精髓的把握更难,但他们的演绎让我感动”。最终,“最佳中国作品演绎奖”被韩国选手宋知垣捧走。宋知垣说,她在准备《梁祝》的时候,不仅搜集了很多关于《梁祝》的资料,还特意听了不少中国戏曲,准确把握《梁祝》的韵味。

  下个月,上海交响乐团的欧洲巡演,将邀请首届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获奖选手斯特凡·塔哈哈一起,把《梁祝》带到奥地利蒂罗尔音乐节。而在巡演的最后一站德国汉堡,上交将和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文格洛夫再次携手演绎《梁祝》,充满中国风格的动人旋律将在著名的易北爱乐音乐厅回荡。《梁祝》这样的优秀中国作品,只有不断在世界舞台演绎,让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都来传播,才能真正“走进去”,作品中蕴含的中国文化,才能真正得到世界的理解和回应。

【责任编辑:陆春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