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国产纪录片《二十二》是如何实现“大逆袭”的?(2)

2017年08月24日 10:0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趋势

  “小众电影”走向大众市场

  作为《二十二》的明星资助人,演员张歆艺对电影的上映一直非常关心,并为电影宣传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最初,正是她写给冯小刚导演的一封信,让《二十二》从题材特殊的小众电影一跃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性电影。

  写这封信前,张歆艺斟酌了5天,她把自己关于电影的所思所想,都写在这封信里。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会变成一封公开信。

  在她还没来得及让大家帮忙转发冯导微博的时候,信息就在朋友圈和微博炸开了,很多没有互相关注的明星朋友,也第一时间发声支持。这让张歆艺感受到了特别强烈的“善的力量”。她感叹说:“每一个看到冯导微博的人,无论业内业外都在第一时间做出了最正确的反应,这就是人心所向。”

  如果说《二十二》成为纪录电影“爆款”有明星助阵等偶然因素,那么,更多的纪录电影、艺术电影,则试图通过发起众筹观影、放映等方式,以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小众电影也有观看需求。不过,开影院也是一门生意,所以不受观众关注的电影排片率自然就难以保障。”《二十二》的发行公司北京润智影业相关负责人对南方日报记者坦言。

  润智影业曾发行过《长江图》等文艺电影,其负责人深刻地感受到,之前观众对这类影片接受程度不高,影片排片受影响,有效排片不多,很难真正抵达观众。

  另一部知名纪录片《我的诗篇》曾斩获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纪录片奖、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年度最佳纪录片等奖项,即便有这样的成绩,影片却迟迟找不到发行公司,公映时间遥遥无期。

  无奈之下,导演吴飞跃和他的团队只能调整策略,将自己转变为发行方,在全国通过观众众筹的方式发起点映,为影片找到“对的观众”。

  由此,中国目前唯一的电影众筹点映平台大象点映诞生,并先后发起了“给陌生人送场电影”“24小时全网不间断直播”活动来助力影片的排片率。

  大象点映宣传负责人漠蓝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以往,面对纪录电影不被院线重视的情况,片方唯有“一声叹息”。而大象点映希望改变电影的排片规则,“不再眼巴巴地被动地等待影院排片。”

  目前,众筹观影的上座率都在60%-70%,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影院的利益。今年7月,大象点映成功发起了《摇摇晃晃的人间》百城首映活动,接下来,还将发行《天梯》《我只认识你》等多部纪录电影。

  在润智影业总经理刘倩羽看来,去年成立的全国艺术电影院线联盟,或许对包括纪录片在内的艺术电影走进大众市场有更强大的推动作用,“能让很多人看到自己喜欢的、非商业的院线作品,还能保证一定的排片率,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方法。”

  据悉,8月25日,在今年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等评选中绽放光彩的艺术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将正式通过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在全国66个主要城市、超过100家影院上映,影片也是首部在该联盟上映的海外电影,表现如何令人期待。

  延伸阅读

  从《二十二》《战狼2》看电影市场

  由“市场驱动”转向“内容为王”

  《战狼2》赢得观众热捧,并刷新了华语电影票房纪录;一部没有大明星出演的纪录电影《二十二》,在算不上强大的营销攻势下,依靠口碑收获过亿元票房……这两部电影成为暑期档的“现象级”影片。比较之下,一些话题度十足但品质堪忧的作品,却在市场上显得黯淡无光。多位业内人士近日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达成共识——从“市场驱动”转变为“内容驱动”,这是票房增速放缓的中国影市目前迎来的最大利好之一。

  依靠优秀内容更能激活市场

  “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十年的‘粗犷式’发展,这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表示。

  从2012年开始,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而电影基础设施建设的突飞猛进,为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提供了现实基础。数据显示,2017年3月,我国银幕数达到44489块,超过整个北美地区,从市场容量上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

  《战狼2》制片人张苗对南方日报记者说,从去年开始,单个银幕的产出呈现出下滑趋势,由新增影院带来的新增观影人次的红利正在逐步消失。“在此背景下,优秀的电影内容更能激活观影需求。”张苗认为,这也是推动票房持续健康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影评人周黎明留意到,近来口碑对电影票房的作用愈发明显。一方面,去年以来,单纯依靠IP改编和明星效应吸引观众的电影,往往在票房上差强人意。另一方面,《我们诞生在中国》《二十二》等凭质量赢得口碑、进而成功“逆袭”的案例越来越多。

  “观众慢慢学会欣赏电影了,电影口碑对观影选择的影响愈发突出。”广州金逸珠江电影院线负责人谢世明同样表示,如今的观众更为理性,影片质量高,看的人才会多。

  站在纪录片研究者的角度,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何苏六提到,一些千篇一律又质量不高的商业大片消解了大家的观影热情,甚至让年轻人产生了厌倦、抵触的心理,而纪录电影精品却给观众留下良好印象,两相对照,观众心中的天平自然会慢慢向优质纪录电影倾斜。

  “过度娱乐化到一定阶段,文化审美发生改变也是必然,如今许多观众最看重的,还是影片传达的‘真善美’。”何苏六说。

  重工业影片将成新“风口”?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对移动终端带来的便捷视频消费,如何才能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是摆在电影创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在这一背景下,今年以来,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国产重工业电影将是未来的新热点与新趋势。

  “一起拍电影”创始人张志远是这一议题的支持者,他认为推动电影产业升级是大势所趋。他对南方日报记者说,影院观众的“分流”现象是值得注意的。

  过去,国内扛起票房大旗的是以喜剧、爱情片为主的“轻工业”电影,但现在,电影面对的是免费的电视剧、网络剧的竞争。如果没能做到差异化,观众宁愿选择在家里看剧或是在移动端上看电影。“竞争会倒逼着电影行业主动升级。”张志远说。

  《战狼2》被视为重工业电影创作的探路者之一,制片人张苗所在的北京文化今年曾重磅宣布,计划打造一个总投资30亿元的重工业项目《封神三部曲》。“目前中国电影的弱项是打造重工业影片中的技术问题以及专业团队的欠缺。”张苗表示,《战狼2》的幕后团队来自全球十几个国家,“现在对中国电影发展特别有利的地方是,我们可以站在强者的肩膀上,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全世界优秀电影团队的经验来打造国产影片。换句话说,这就是新时代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与观众产生共鸣是关键

  采访中,也有业内人士并不认为,所谓的“重工业”大片就是票房的保障,要赢得票房还得靠品质和情感说话。电影市场分析专家蒋勇举例说,《二十二》票房“逆袭”的重要原因,是与中国观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振,这一点与《战狼2》是一脉相承的。

  此外,《闪光少女》等表现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为梦想而奋斗的国产电影,也取得不俗口碑,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与社会和人心紧密联系、富有时代和生活气息的作品,更能赢得观众的喜爱。

  “电影需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不是制造无聊。”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表示,提升电影质量的关键是汲取生活的养分。“一些创作者迷信于揣测观众心理,凭空创造虚空的遐想,导致电影没有生活依据,这样生产出来的作品,或许能一时半会儿让观众感到新鲜,但不能长久地抓住人心。”蒋勇同样认为,发挥内容生产力的关键之一是接地气,“我们需要更多反映社会热点的国产电影佳作。”

  “回到艺术根源上来,最难具备和保持的,是人对电影艺术的敬畏和对电影创作的那份纯粹的初衷。”张苗总结说。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刘长欣

  实习生 修珠珠

【责任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