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

廿五国青年汉学家走进岭南感受中华 暑热中深度游学(3)

2018年05月28日 10:59   来源:金羊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让我懂得传统文化永远迷人”

  月雪芳(31岁,英国作家、译者、配音演员)

  威水史:和朋友共同创办名为“深圳故事”的英语平台,分享故事;作为推广特使参与爱丁堡-深圳创意交流活动;正在撰写一本关于中国的小说。此次课题:中国的叙事文化传统的传承与保护

  2009年我学习中文并且第一次到中国时,还认为这是一个女人都穿着旗袍的传统国家。大学毕业后,我在深圳工作过几年,做职员、做配音演员,亲身感受到了中国的现代化。

  我写的小说中男主人公有一半苏格兰人、一半中国人的血统,这其实好像是我自己精神上的一种认同。现在小说已经有了初步的构思,女主角是从现代转向传统的女孩,她来到广东学习粤剧。这次我们来广东学习,几乎每天都有参观博物馆或传统建筑的内容,我还在想怎样把它们编到小说里去。

  我相信当代中国可以通过使用传统的叙事形式,为世界其他地方充当创造性和文化催化剂。我写一本当代小说,其中的人物却仍旧受到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影响,这是想表明,即使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文化依然并永远是迷人和鼓舞人心的,人们总是在寻求并探索其根源。

  中国发展和成长得非常快,但是传统文化的留存还是随处可见。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创造力,仅用于技术进步和商业影响力并不够。如果中国因为发展放弃了这些文化传统,我会觉得非常伤心,所以通过写作小说来强调这一点。希望小说今年内能在苏格兰出版。

  广州拥有一切,现代的和传统的,新的和旧的,这些都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我可以去珠江新城感受未来,也可以去粤剧博物馆感受传统文化,真是美妙!

  “我的梦想是创办中文国际学校”

  库拉拉(30岁,哈萨克斯坦列尼古米列夫欧亚国立大学中文系副主任)

  威水史:坚持从事汉语教育的“初心”;所教的哈萨克斯坦学生中文水平“棒棒哒”;正在编写新的哈中双语教材。此次课题:“一带一路”与汉语教育

  我2010年到兰州大学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当时和我一起学习的有9个哈萨克斯坦的学生,可是毕业之后至今,只有我一个人回到欧亚国立大学当了汉语老师,其他人不是在中国公司里上班、就是在广州做贸易。现在想想,我很骄傲坚持了自己的专业。

  最近五六年,特别是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哈萨克斯坦学汉语的热潮起来了,而且在全国的1800多万人口当中,每年到中国留学的超过一万五千人。所以包括我们大学在内,各种汉语学习课程都很“热”。但是我的国人母语是哈萨克斯坦语,第二语言是俄语、第三是英语,并没有汉语的基础,以汉语的难度,像现在这样从大学学起其实效果非常有限。

  我带着这样的问题,三年前又回到了中国,在中山大学攻读“教育经济与管理”

  的博士学位。在导师的帮助下,我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借鉴中国在少年儿童当中推广英语教育的经验,探讨如何在哈萨克斯坦建立系统的汉语教学体系。

  我有个梦想,能在哈萨克斯坦创办以中文为特色的系列“国际学校”。就好像在你们的外国语学校学英语一样,从小学或中学阶段就开始系统地教中文,同时严格地培养其他学科,赢得口碑。那么等到我的学生高中毕业时,就可以熟练地掌握汉语,并且各科成绩优异,可以升入大学的特色学科,或者直接来中国留学。其实在哈萨克斯坦,从20年前开始,已有类似的“土耳其国际学校”,是以土耳其语为特色的,我相信中文的前景也会很乐观。

  我教过的学生也有不少已经来中国留学———华东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新疆大学等学府都有。

  看到他们成绩优异,而且有几位也立志要回国当汉语老师,我真的很欣慰。

【责任编辑:罗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