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消息:据澳洲新快网报道,从当年声名赫赫的新疆省歌舞团首席中提琴演奏家,到如今好评如潮的悉尼北方拉面馆东主,秦孝堂的一双手,拉出了两段截然不同又各有千秋的人生。对他而言,无论拉琴还是拉面,其实都是有共同点的。它们都是艺术,更具有蓬勃不绝的生命力。
天赋秉异自学成才
今年正值花甲之年的秦孝堂是新疆哈密人。或许真是天赋秉异,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孩童时的他便开始接触各类民族乐器,扬琴、竹笛、京胡等样样拿得起放得下,二胡水平在当地更是首屈一指,而这些,都是全凭自学成才,没接受过一天科班教育。从中学开始,秦孝堂就担任了学校的演出队长,宣传队里也活跃着他的身影。
接触提琴源于当年的一出爱国电影《上甘岭》,影片中一段如泣如诉的小提琴独奏令他陶醉其中,深受吸引。当时的秦孝堂在哈密文工团工作,手头拮据买不起琴的他向姑姑借了把小提琴,向文工团的老师请教了基本的练琴手法后,秦孝堂就这样一脚迈上了长达20年的提琴路。凭借良好的乐感和二胡技艺,他的小提琴水平一日千里。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他已成为当年哈密地区唯一同时精通二胡和小提琴演奏的名家了。
两入省团苦练成首席
为了心中的演奏之梦,秦孝堂曾有过两度考取新疆省歌舞团的经历。时值文革后期返城年代的1971年,时年21岁的他被招入位于乌鲁木齐的一家大型发电机制造厂工作,次年成功首度考进歌舞团。作为厂里的文艺骨干,秦孝堂除了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外,还打得一手漂亮的乒乓球,曾入选省中学生代表队参加全国比赛。但也正因为他的出色,工厂幷不愿意让他离开,秦孝堂的梦想一度搁置。
6年后,已经担任工厂团支部书记的他再度成功考入省歌舞团。已经29岁的他这次态度坚决,软磨硬泡之下终于获得工厂同意,一步迈进这家省级音乐圣殿,秦孝堂终于得偿所愿。
在新疆歌舞团的日子是“痛幷快乐的”,美梦成真的秦孝堂如饥似渴地疯狂练琴。从天色微明到月上枝头,除了吃饭睡觉,每天至少有14个小时在苦练中度过。天道酬勤,他成功担任了乐队的首席中提琴手,幷随团参加了各类大小演出,包括“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大庆”等晚会。在歌舞团13个年头的专业浸润中,秦孝堂的琴技更趋炉火纯青,他的名号在文艺界也日益响亮起来。1990年,秦孝堂考入天津音乐学院。然而就在赴天津深造前夕,他却选择了出国,这一决定颇为出乎许多人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