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名片:叶玉兰,祖籍温州,现为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主席、马德里中文学校校长、浙江省海外联谊会顾问。曾任浙江省政协企业家之友社特邀海外顾问、西班牙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会长。
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历史上唯一的女主席,全欧洲规模最大的中文学校校长——在西班牙侨界,温籍女侨领叶玉兰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出国前,她曾是温州教坛的年轻骨干,被评为省级少先队优秀辅导员。1980年,她与先生来到了西班牙。经过刻苦努力,她率先突破了语言关,先后开了四家中餐馆。她的子女们也都个个业绩斐然。
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叶玉兰,理应享受成功,享受安闲了。然而,她却全身心地投入到海外华文教育事业,为造福华裔子弟、传播中华文化而无私奉献。20多年来,她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海外华文教育事业和侨务工作上,在侨界有良好的口碑。
“为了把中华民族的根留住,使祖国的母语在华裔中代代相传,孩子们非学中文不可。”
也许是受过去的职业影响吧,在海外,当叶玉兰看到好多华人的孩子几乎被全盘“西化”,一点汉语都不会讲,有的甚至不愿意与父母亲沟通时,她的心头便止不住有些遗憾,有些伤感。她觉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字更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作为旅西华人的下一代,不懂中文怎么行呢?为了把中华民族的根留住,使祖国母语代代相传,孩子们非学中文不可啊!
叶玉兰要办中文学校的想法得到了协会骨干们的一致赞同。1996年10月,马德里中文学校终于顺利诞生了。于是,她成了一个忙碌的人。她和其他负责人一起去当地政府部门联系校舍。她亲自聘请教师,给家长发开学通知书,制定教学计划,准备教材……面对一大堆繁琐事务,她乐在其中。
办学13年来,叶玉兰以身作则,始终如一地把中文学校当成自己的事业和分内的工作。她不但没拿学校半点报酬,还自掏腰包付高额的电话费。为了学校,为了学生,她默默地付出。当看到学生的人数从刚开办的7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700多人,从4个班级变成25个班级,学生们从一点不会到会说、会读和会写,甚至还有170多名学生获得全世界青少年作文比赛一、二、三等奖时,她感到由衷的欣喜。
叶玉兰和伙伴们的心血没有白费。现在的马德里中文学校,已成为一所全欧洲华侨华人中文学校中,学生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所著名的中文学校,学校还曾被国内授予全世界四所华文教育示范学校之一,《人民日报》曾18次刊登过该校的教学经验。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责任,来不得半点疏忽,不做拉倒,要做就要做得最好,千万不要误人子弟。”
或许是性格所致,叶玉兰每做一件事,都是那样地执着、认真、干脆、利落。
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使学校正规化,叶玉兰凭着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并针对海外华侨子弟的特点,为学校制订了一系列健全的规章制度。她十分重视对教师的选拔和培训,如定期举办教师书法培训班、写作培训班、文化讲座等。她还定期听课,并根据听课的情况,用“手把手”传帮带的方法与教师们一起分析成败得失,辅导他们如何上好每一堂课。有的时候,在听完一堂课后发现某个老师这堂课上得不好,她首先会自己焦虑得睡不好觉。在她的严格要求下,教师们也不断主动给自己“加压”,学校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叶玉兰深有感触地说:“校长工作凭的就是一种责任感,假如挂个虚名随便应付一下,也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可我做不到,只要我还当一天校长,我的心就会被学生们牵着走。”
多少个日日夜夜,叶玉兰用她辛勤的汗水精心浇灌着这片“沙漠中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