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二十八日,“长三角世博会主题体验之旅”在宁波市镇海区启动,此举标志着二○一○年上海世博会正式“牵手”镇海。当地民众在启动仪式上表演了宁波传统婚俗文化大型节目——“十里红妆”。 中新社发 包于飞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咚咚咚,锵锵锵!马来哉,轿来哉,王家嫂嫂抬来哉,一杠金,一杠银,陪嫁丫头两边分……”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铜乐齐鸣,爆竹震天。红轿、红床、红柜、红箱……朱漆泥金,光艳绚丽,绵延数里的迎亲队伍一路炫耀着喜庆与奢华。这就是旧时浙东地区大户人家嫁女的壮观场面,亦被称为“十里红妆”。
这种自南宋时起蔚然成风,后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全盛的婚嫁习俗,如今早已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但那些巧夺天工、富于深刻文化内涵的红妆器物,在经历了历史的一次次历练之后,依然绽放着耀眼的光芒和无限的生命力。
每一件红妆,
都有一种令人心醉的美
十里红妆已成往事,旧时绵延数里的传统婚嫁场面也难得再见,但在今天的宁绍大地上,十里红妆的遗存却依旧灿烂夺目。
坐落于浙江宁海徐霞客大道的十里红妆博物馆,是江南民间目前展出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十里红妆博物馆。馆内展出的1650件红妆藏品均来自民间,是博物馆的主人何晓道花了20余年的时间奔走于浙东的乡镇村野之间,从所收集整理的数万件红妆遗存中挑出的精品。“千工轿”、“万工床”、“子孙桶”、“缠脚架”……这些昔日的婚嫁用品,其造型之独特,工艺之精湛,意味之深远,时至今日仍令观者为之惊叹。
2007年4月间,十里红妆博物馆的花轿连同80多件珍贵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应邀参加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的“巴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在场的参观者无不为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品遗存而折服。
在何晓道收藏的众多红妆遗存中,且不说用那些“一两黄金三两朱”的朱金漆器,也不说那些耗费上千工时精雕细作而成的“千工轿”,单是一件朱红色深沉老到的清初面盆架就蕴藏着无限的韵味与内涵。
端庄古朴的造型颇有明式家具之遗风,通体都雕饰牡丹和凤凰。凤凰是百鸟之王,牡丹是百花之王,这些都代表女性且寓意大富大贵。然而这个面盆架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在迎面处两框之间和下面两腿之间皆有壸门,壸门中又雕饰有成熟的石榴果。这种装饰绝非工匠的随意装饰,将果实丰硕的石榴置于两腿之间的装饰,其寓意可想而知。
“石榴的装饰在红妆器物中随处可见,它在红妆器物中的装饰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传统中国家庭对于多子多福、传宗接代观念的诉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婚姻在当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生命的延续。”何晓道说。作为博物馆的主人,他对这里的每一件红妆早已了若指掌。然而每每谈到这些“家当”他都如若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