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白小琳
初识白小琳(Wendy P.Lyle ),是在2006年春节。当时我还常驻美国首都华盛顿。在美国国务院外国记者中心的安排下,我随几十家外国驻美媒体的代表赴迪克斯堡军事基地采访。
负责此次活动的就是白小琳,当时在外国记者中心担任联络国土安全部的项目官员。说实话,许多美国政府官员都有些官僚,办起事来按部就班,对记者也特意保持距离,不冷不热。但在美军基地几天的接触下来,白小琳彻底颠覆了我对美国官僚的刻板印象。这位来自台湾的华裔女士个头不高,皮肤有些黑,在有些人看来或许够不上美女的标准,但她却以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所有参加基地采访的中国记者。用这些词语来描绘她是绝不为过的:性情中人;极具亲和力;经常在开心处甩出一串爽朗的笑声;没有一点官僚的架子;办起事来风风火火,效率奇高。后来我又参加过好几次由白小琳组织的采访活动,更加深了这种印象。
或许正是因为白小琳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我,对于她负责的采访活动,我从来不敢怠慢。2007年7月,我突然接到白小琳的一封电子邮件,得知她即将离开美国国务院外国记者中心,奔赴中国担任美国驻武汉首任总领事,辖区为湖北、湖南、江西和河南。记者既为她的提升感到由衷的高兴,也深感美国国务院用人有方。我当时就有一种预感:凭借她的个性、背景和能力,让白小琳做总领事这样的高级外交官,肯定能为中美关系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看上去是个光杆司令,其实有很多朋友帮我”
一晃三年过去。前不久,我与白小琳重逢。眼前的白小琳依然快人快语,说话像开机关枪,讲着一口地道的北京味普通话。“你来得真巧!今天是我在美国联邦政府工作刚满30年!”话音未落,爽朗的笑声溢满房间。白小琳显然比在外国记者中心的时候忙多了。谈话间,她那朴素的手机不停响起。
谈起自己的工作业绩,白小琳说,自己最引以为豪的有三件事:
第一,完成建馆。白小琳是2007年11月到任的,而武汉总领事馆是2008年11月20日才正式开馆。也就是说,整整一年的时间里,白小琳连个办公室都没有,只好在武汉市区租住的公寓里办公。不仅如此,白小琳手底下也没有人,整个武汉总领事馆实际上只有她一个工作人员。这在美国驻外使领馆的建馆历史上堪称绝无仅有。美国国务院原打算让白小琳在武汉总领馆开馆之前呆在北京,每个月去一趟武汉,这样可以让白小琳少吃一点苦,但这样的做法显然不符合这位倔强女子的性格。她毅然决然来到武汉,扎下根来,通过多方奔走,终于在一年时间里完成建馆,成为继法国驻武汉领事馆之后,中国中部地区设立的第二个外国领事机构。“这是一个里程碑!”
第二,成立中部美商会。就在武汉总领馆开馆的当天,中国美国商会也宣布在武汉设立华中办公室。据统计,目前在武汉的美资企业已有400多家。中部美商会的成立对促进美国商界到中部四省来投资有很大帮助。本来按照惯例,中部美商会应该在商务领事上任后才成立,但白小琳提前做了。“这又是一个里程碑!”
第三,促进中美法学交流。白小琳迄今已邀请了十几位美国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学教授到中部四省跟14所大学法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交流,还带他们到中部三省的法院参观,使他们有机会现场观摩中国法院如何审理民事案件。通过交流,美国的法官发现,“中国的法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专横跋扈”。中国法学界人士则对美国如何鼓励证人出庭、如何保护证人、如何处理青少年犯罪和家庭暴力等充满了兴趣。
白小琳笑着说:“看上去我似乎是个光杆司令,其实我有很多朋友帮我!”上任后,白小琳马不停蹄,几乎跑遍了中部四省,结交了很多朋友,跟各省的领导人物都建立了密切的关系。白小琳还把美国驻华大使馆的年轻外交官动员起来,组成河南小组、江西小组和湖南小组。这三个小组的外交官经常跑到武汉来帮白小琳的忙,同时还定期访问河南、江西和湖南,这样白小琳就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湖北。
白小琳的卓越表现引起了美方的注意。有人问美国驻华大使雷德(现已卸任):“看了武汉总领事馆的网页,我很惊讶!你下面的这个武汉总领馆怎么发展得这么快?像是有50个人在工作!”雷德把这个评价转告给了白小琳,作为对下属的鼓励:“Wendy,你给人一个错觉,好像武汉总领馆很大!”白小琳当即作答:“大使,网页给人的感觉是对的!我并不是一个人在唱独角戏!”
“你又不当广播员,你成天朗读报纸干什么?”
白小琳1950年出生在台湾,父亲曾在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工作,后随蒋介石撤退到台湾。父亲虽在政府工作,但酷爱读书,从小白小琳就听父亲讲水浒,讲西游。她上的是女子小学和女子中学,一直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因为从小就喜欢讲话,又赶上蒋介石在台湾推行国语运动,小学一年级就被选中参加全校的国语演讲比赛。
白小琳至今仍记得第一次演讲比赛的题目是《花木兰》,讲的是中国古代一位奇女子花木兰如何代父从军的故事。为了准备好演讲比赛,小小年纪的她经常在家背着手练习,也因此养成了喜欢朗读报纸的习惯。父亲经常问女儿:“面对台下那么多人,你害怕吗?”女儿回答:“不怕!老师说,只要把台下的人都看成西瓜,就不会害怕了!”父亲还经常问女儿:“你又不当广播员,你成天朗读报纸干什么?”尽管父亲不理解,但白小琳扎实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就此形成。
中学时,老师曾经布置作文,要求每个同学写出自己的未来志向。白小琳的作文题目是《平凡的我》,开篇就说:“我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因为大家都想做不平凡的人,立一个不平凡的志向应该说是比较容易的。而立志做一个平凡的人,才是不容易的,因而才是最不平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