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粹京剧近200年的历史上,有一个世所罕见的艺术家族,百年来竟有七代共40多人从事京剧事业,不仅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世家之最,也创造了世界戏曲史上的奇迹——这便是诞生于湖北江夏,有“中国京剧第一世家”之称的“京剧谭门”。
京剧谭门,百余年来,七代传承,发展京剧艺术,一次又一次把京剧艺术推向高峰,称得上是一部“浓缩的中国京剧史”。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举办了盛大的“京剧谭门故乡行”活动,除了“京剧谭门”嫡传谭元寿、谭孝曾、谭正岩祖孙三代,梅葆玖、尚长荣、叶少兰、马长礼、张学津等京剧大家,还有众多文艺界的知名人士一齐到场,纪念京剧宗师,续写国粹精神。
谭门七代铸戏魂
-谭派始祖
谭志道(1808—1887)
众所周知,国粹京剧是在许多古老地方剧种的基础上综合、丰富、提高而形成的,其中,来自湖北的汉剧对其声腔、剧目、行当及表演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出生于武汉江夏的著名汉调艺人、京剧谭门的奠基人谭志道,因其声音高亢洪亮,每发高音传数里之外,遂获“谭叫天”艺名。由于爆发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谭志道携家眷北上谋生,不仅将汉调引进北京,也将日后成为京剧史上“里程碑式人物”的谭鑫培带到了北京。
-第二代
谭鑫培(1847—1917)
被誉为“一代宗师”的谭门第二代谭鑫培,综合当时活跃于京都舞台上的各地方戏剧艺术,经过自己的创造,把京剧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成熟境界,创立了京剧史上第一个门派“谭派”,也创下了“天下无派不学谭”的“谭门”光辉历史,并亲手培育出杨小楼、梅兰芳和余叔岩三位京剧艺术承上启下的代表人物。
-第三代
谭小培(1883—1953)
谭鑫培第五子谭小培继承了家传衣钵,1919年与杨小楼、尚小云和白牡丹荀慧生赴上海演出,大受欢迎,从此“三小一白”享誉大江南北。他晚年舍弃自己的舞台事业,甘为人梯培育其子谭富英。
-第四代
谭富英(1906—1977)
谭富英是谭小培独子,得余叔岩、谭小培亲授,又以古朴自然、恢弘豪迈的独特风韵开创新谭派。20世纪30年代初与马连良、杨宝森、奚啸伯并称“四大须生”,还与荀慧生、徐碧云、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于连泉六大名旦合作。主演的《四郎探母》是我国第一部有完整情节的京剧电影艺术片。新中国成立后,是我国戏曲界中的第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也是第一个由中宣部主持召开诞辰100周年纪念荣誉的中国戏曲艺术家。
-第五代
谭元寿(1928—)
谭元寿是谭富英长子,6岁学戏,7岁登台,10岁入富连成第六科坐科,练就了扎实全面的功底,戏路极宽,能戏广而精。因扮演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郭建光而家喻户晓,现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
-第六代
谭孝曾(1949—)
谭孝曾是谭元寿之子,现为北京京剧院当家老生。1960年考入北京市戏曲学校,毕业后在祖父谭富英、父亲谭元寿的教诲下学习谭门本派剧目。演遍京、津、沪、汉、鲁、台、港和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地。2005年在美国获得“亚洲杰出艺术家奖”和“中美文化贡献奖”。
-第七代
谭正岩(1979—)
谭正岩是谭孝曾之子,中国戏曲学院优秀京剧演员,研究生班在读。2004年,以一出《杨再兴大战小商河》摘取了全国青年戏曲演员红梅大赛金奖。在2005年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大赛中,凭《定军山》、《战太平》一举夺得两项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