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打印
崔琦:从农家子弟到诺贝尔奖获得者(2)
     

    淡泊金钱地位 惟重亲情友情

  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说,在她多年的采访生涯当中,给她印象最深的是199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崔琦。

  杨澜在普林斯顿大学采访崔琦时问了一个诱导性问题:“如果当年你母亲不坚持把你送走,今天的崔琦又会怎样呢?”杨澜是想引导崔琦回答:如果人不接受教育,一生命运就会很贫困。但崔琦的回答大大出乎杨澜的意料:“我其实并不在乎今天的一切,如果我留在农村,也许我的父亲就不会饿死。”崔琦的话给杨澜带来很大的震撼,她后来多次提起这个故事:“诺贝尔奖算不算成功,当然算,对许多人都是终生难以企及。但在亲情和人伦面前,相对于人的生命,就不那么重要了。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鼓励和刺激每个人都去追求成功的时代。但在成功之上还有些其他的东西,比如人格、尊严和爱,其实是人生更重要的基础和基石。”

  笔者也曾在1998年的11月初电话采访过崔琦。我问:“您在得知荣获诺贝尔奖后是怎样一种心情?”他说:“我是早晨在收音机里听到这个消息的,因为时差的关系,恐怕比你知道得还晚。不必把它看得太认真,生活依然继续,我也将像往常一样在普林斯顿大学教书,埋头于物理学研究,因为那是一个令我感到其乐无穷的世界。生命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获奖是自己一生中遇到的许多美好事物中的一件,应心存感激。”这就是具有一颗平常心的崔琦!他在2003年11月北京友谊宾馆内再次接受笔者采访时说:“金钱、地位,对我来说都没有意义。金钱就是能进入一间旧书店,看到一本旧书,可以买,不用问多少钱,那已算是很够了。惟一觉得最重要的是亲情、友情,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崔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50年,崔琦所在的村里搞土改。有一次,因为他父亲说话不慎得罪了上边,村里遂决定召开批斗会。年仅11岁的崔琦不顾一切后果,勇敢地上台为父亲申辩,句句说在理上,终于使父亲免受批斗之辱。

  1962年深秋,芝加哥大学的咖啡间里,一位身高近一米七零、金发碧眼的白人女生问一位戴着皮帽,嘴里却在吃着冰淇淋的男生:“你是崔琦吗?”男生笑笑说:“是。”女生自我介绍道:“我叫琳达(Linda),前年也在奥古斯塔纳学院就读,那时你是高年班生,我是新生,我知道你,但我们没说过话……”这次邂逅,使两个年轻人一见钟情,很快坠入了爱河。但他们的恋爱却遭到各自家里人的反对,因为当时美国的法律规定:白种人不准与亚洲人结婚。这对恋人没有屈服于社会和家里的压力,一直热恋着,直到后来美国废除了这一种族歧视的法律,两位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家里,崔琦不仅是好丈夫也是好父亲。崔琦有两个女儿,大的叫艾琳(Aileen?熏中国名大熙),小的叫朱迪?穴Judy?熏中国名大可?雪。他对她们十分呵护、体贴,常常与她们一起研讨家庭作业,为她们把一句中国民间俗语千方百计地翻译成贴切的英文。一次,他与小女儿一起在庭院里数星星,数着数着女儿都快睡着了,他还依旧兴致勃勃。崔琦对女儿的教育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教她们做人的道理和原则,即要有信心、有爱心、有理想;有所不为——不干涉她们的趣向、志愿和爱好。但有一点崔琦对两个女儿的要求是坚决的:必须学习汉语,会讲简单的中国话。为此,大女儿在哈佛大学学习艺术史期间曾到武汉大学留学一年,小女儿就读医学院时利用暑假在北京语言学院汉语进修班学习了两个月。艾琳对父亲的评价是:“我觉得他是个很体贴的人,我很欣赏他。美国典型的父亲都比较刚烈,但我爸爸不是这一类。”

  崔琦对亲情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亲情不能言喻,不是整天把‘我爱你’挂在嘴边。亲情可能是大家坐在一起喝茶,可能是各自看不同的书,家庭培养出来的亲情,不能从其他地方找到。”

  崔琦不仅注重亲情,而且对友情也看得很重。他有一句肺腑之言:“人生最快乐的事是能够看见很久没见面的朋友。”这里仅讲一个小故事,即可见一斑。1959年暑假,崔琦初三到高一的同班同学卢遂业到纽约昌巴街一个华人开的职业介绍所想找份工作,以挣点学费。他当时刚刚到纽约,两眼一摸黑。正当他坐在长椅上准备叫号时,忽然有人在后面拍了拍他的肩膀。他回头一看,原来是崔琦。异地相逢,俩人兴奋不已,在相互问长问短之后,崔琦悄声告诉卢在这里找工作的“秘诀”:据刚才自己一个多小时的观察,最受待见的是说台山话的老乡,其次是说广东话的,说普通话的再次,要是说英语基本上就没门了。于是俩人用广东话应聘,结果双双被录用。

  大学毕业后,崔琦经常回香港与同学们相聚,或回忆上学时的顽皮,或畅谈今后的人生的理想,其乐融融。崔琦荣膺诺贝尔奖后,许多地方邀请他去演讲,他都一一婉拒,只应允参加培正中学举行的庆祝会。欧洲的一些同行抱怨他,你为什么不来我们这儿?崔琦说“我最不愿意旅行”,人家说不对啊,你到欧洲只飞6个小时,到香港要飞12个小时呢!崔琦笑答:“那不一样,我去香港就等于回家。家的意思未必是指一间屋,而是去到那里,就会有像中国人说的温情、温暖的感觉。”

  心系祖国

  1979年盛夏,阔别家乡整整28年的崔琦应中国科学院的邀请第一次回到了祖国。一切是那样的熟悉,一切又是那样的陌生。他在距北京大栅栏不远的一座平房里,探望了他的大姐夫王雪邨(大姐已于1970年病故)。他在大姐的遗像前深深鞠了三个躬,感慨地对大姐夫说:“当年我去香港就是从你们家走的,要不是你和大姐资助路费,恐怕我是……没想到,我姐年纪轻轻的就因为去了湖北‘五七’干校而病死他乡。”

  家乡,这一本来使人倍感亲切的地方,却给崔琦带来了太多痛苦的记忆:旱灾、水灾、蝗灾、战乱;父亲在三年“困难时期”被饿死;母亲在“文革”初期忧郁而亡;大姐在干校胃出血因得不到及时有力的抢救而去世……但这一切没有使崔琦失去对祖国的爱。他看到了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的希望,看到了百业已显露出勃勃生机。他对中国科学院的一位副院长说,只要你们需要,我愿意经常回来进行学术交流。

  从此,崔琦每隔三五年都回祖国一趟。他详尽介绍国际上物理学的最新研究热点,建议中国开展二维电子系统物理和低维量子体系物理的研究,并积极推动《中美原子、分子和凝聚态物理研究合作备忘录计划》的实施。

  获得诺贝尔奖后,崔琦回来的就更勤了。2003年11月,崔琦愉快地接受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讲座教授”的荣誉称号,并商定设立“崔琦讲座”,即每年由崔琦负责在世界范围内邀请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或世界一流的物理学家在物理所进行短期访问和学术交流,同时对物理所的研究工作进行指导和评估。崔琦在颁发证书的大会上表示,今后会更加关心物理所的发展,为培养一批杰出的中国青年物理人才尽更大努力。

  2005年12月初,北京遭遇了罕见的寒流。崔琦冒着刺骨的北风,先后到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进行了学术研讨,并就物理所成立崔琦实验室的事宜达成协议。翌年5月,主要从事于低维?穴0-2维?雪凝聚态物理系统实验研究的崔琦实验室正式成立,崔琦担任名誉主任,指导实验室的发展。

  2007年4月27日,崔琦为了感谢家乡父老乡亲对自己的厚爱(2005年宝丰县政府修葺了崔琦旧居,兴建了崔琦事迹展厅,并将其辟为平顶山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普林斯顿大学校园的家中,郑重地在一份捐建希望小学的协议书上用中英文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他决定捐献35万元人民币,在范庄建立一所希望小学。协议书通过快递,很快到了宝丰县侨联主席刘丙午的手里,县政府当即决定,将学校命名为“崔琦希望小学”,授予崔琦博士为该校永久“名誉校长”。去年希望小学开学前夕,崔琦及其家人又捐增了50多台电脑和一架钢琴。

  2008年9月中旬,崔琦应邀再次回国进行学术巡讲。15日,也就是中秋节的第二天,69岁的崔琦57年来第一次与家乡人在北京相见。大家围坐一起,同操宝丰乡音,毫无拘束地怀旧恋故,畅谈乡情。“我记得,家里以前属高隍庙镇,有条大河是沙河,小河是石河。从石河到高隍庙是三里路。下边还有几条岭,开过渠……”12岁就离开家乡的崔琦还清楚记得家乡周围的环境。听到家乡的人们叙说着30年改革开放给农民带来的富足、兴旺,崔琦频频点头,还不时用英语跟旁边坐着的妻子琳达解释几句。谈起发掘出来的汝官窑清凉寺遗址保护、农耕作物、饮食习俗,以及农民种粮补贴、新农合医疗制度、土地流转等农桑话题,崔琦先生兴趣更浓。当听说希望小学已经落成使用,有附近村子的300多名小学生在就读,崔琦十分高兴,欣然当场为小学题名。县侨联主席刘丙午殷切相邀:“您早点回老家看看吧,我们来时,乡亲们,特别是您小时候的伙伴都要跟过来看望您呢!您的家乡现属肖旗镇,高速公路直通北京,非常方便。”崔琦允诺下次回国一定抽时间回家乡看看。

[上一页] [1] [2]

编辑:史词】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