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文化教育

越南的中华文化印记:从王勃庙到妈祖信俗

2023-12-14 10:32    来源:中国侨网
大字
小字

  中国侨网12月14日电 题:越南的中华文化印记:从王勃庙到妈祖信俗

  越南和中国之间有着频繁的文化交流,两国之间的许多文化相似之处。小侨为大家梳理了当地的中华文化印记,快来看看吧!

  王勃庙

  驻越某知名企业负责人张先生在越南生活多年,对两国文化的交流与交往有着独特体会。在他的视频中,记录着越南王勃庙的景色,其中既有大象与花瓶的“吉祥平安”,也有影壁墙中“五福临门”的美好期许。

  相传王勃曾在越南陪父亲一起度过酷暑。秋八月,由蓝江启航踏上归程,刚刚驶入南海,即不幸为风浪所吞噬。海水涨潮倒灌时,把王勃的尸体顶入蓝江,被村人发现,认出是这位中土的早慧诗人,即刻通知他的父亲。

  王福峙强忍丧子之痛,将王勃遗体就地埋葬在蓝江左岸。当地民众出于对他的崇敬,为之雕像、修祠,作为纪念。

  如今,不少中国游客前往越南时,都专程前往王勃庙,来寻觅初唐四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才气。

  王勃庙之外,中国的文庙、妈祖庙等传统建筑也能在越南找到踪影。

  妈祖信俗

  越南妈祖文化董事会会长汤志强今年一直在为建妈祖庙的事忙碌,这座新庙位于越南同奈省。从莆田到越南打拼,事业有成的汤志强坦言“得妈祖庇佑”。汤志强说,越南生活着100多万华人,有100多座天后宫,妈祖文化在传播中与当地宗教信仰相互融合,成为民众重要的精神依托。

  “妈祖信俗随着华侨华人的脚步传播至越南,如今妈祖文化的精髓已融入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汤志强说,妈祖庙虽然集中在当地的华人区,但影响力是全国性的,很多妈祖庙本身就是旅游点,信众和游客众多,可以说妈祖庙已经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一扇窗口,华侨华人也会继续促进妈祖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正在建设中的位于越南同奈省的妈祖庙设计图。(汤志强供图)

  节日习俗

  “越南的很多文化习俗与中国相似。越南也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其中,采禄是越南春节十分重要的习俗,寓意祈求富贵。采禄演化成‘采绿’,在大年初一将带绿叶的树枝采回家供起来,直到枝叶枯萎。”郑夏说,很多越南民众对中国四大名著有所了解,中国的影视作品经常被翻译成越语版在当地电视台播放,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也掀起中文学习热。

  郑夏介绍,“我们的会员主要从事饲料、家具、鞋业、纺织服装、机械、五金、等行业的生产和贸易,凭借自身打拼,很多人都成为各自行业领域的知名企业家。期待在越侨胞迎来全新发展机遇,也更有信心为两国交往牵线搭桥。”

  第20届东博会越南国家馆内,展位上摆满了造型各异的越南沉香。 蒙鸣明 摄

  华文教育

  越南同奈省隆庆市光正越华初高中学校校长徐国鍠告诉小侨,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去到越南投资,当地对会中文、懂中文的员工需求量增大。很多华文学校在越南南部各省市、乡镇纷纷成立,很多员工通过学习中文找到了工作,也改善了生活。如今,中文成了热门外语,当地很多年轻人为了找到收入可观的工作,都会努力学习中文。

  徐国鍠说:“希望随着两国的合作不断深化,华文教育也能迎来新机遇。在师资培训、志愿教师交流、教材和教学设备等方面,我们期待有进一步的探讨和交流,共同推动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传承中华文化根脉。”

  文旅融合

  越南中国商会安徽企业联合会创始会长袁晓峰在越南从事媒体、电商和化妆品行业。“12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越南考察,发现当地这些领域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于是我下定决心扎根下来,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

越南河内—中国南宁国际直达客运车辆经中国友谊关口岸入境。 宋健 摄

  “越南农林水产品丰富,盛产火龙果,腰果,香水原料,咖啡等,中国是越南农林水产品第一大进口市场,也是越南第一大果蔬进口市场。”袁晓峰表示,“上个月,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越南燕窝展台吸引了众多中国代理商的关注。燕窝以低廉的价格和高品质赢得了很多人的青睐,成功签约了很多订单,这说明越南的优质产品在市场上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袁晓峰介绍,近年来,随着两国关系不断深入发展,文化交流也日益密切。中国游客已经成为越南旅游业的第二大客源,越来越多的越南民众也将中国的丽江、昆明、上海等城市作为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未来,华商在为越南带去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的同时,也将发挥优势,积极促进两国经贸合作。”袁晓峰说。

  作者:徐文欣 金旭 吴侃

【责任编辑:史词】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友情链接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