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广东江门多所宗族祠堂面临拆除 侨文化之根堪忧(2)

2015年04月28日 09:50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司徒家族的素庵祖祠、南坡祖祠位于赤坎镇堤东路,现作为民宅出租。(《南方日报》/甘雁娜 摄)
司徒家族的素庵祖祠、南坡祖祠位于赤坎镇堤东路,现作为民宅出租。(《南方日报》/甘雁娜 摄)

  司徒亮介绍,“五祖祠”指的是司徒家族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左右在赤坎圩建设的素庵祖祠、南坡祖祠、素直祖祠、坚翁祖祠和濂川祖祠,前四者均位于赤坎镇堤东路,为楼高三层的中西合璧骑楼建筑,现租赁为居民住宅或理发室;濂川祖祠曾租赁为赤坎镇文化室,现空置。

  梅伟强教授援引早在1953年6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内地字(53)第199号文给浙江省民政厅请示的批复《关于国家建设使用寺、庙等房地产的处理意见》第四点:“祠堂关系中国数千年人情风习,而且是与老百姓祖宗有血肉关联的组织机构,应以不征用为原则,并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属于一家、数家或一族的祖先祠堂,是人民私有财产,不能随便征用。”他指出,当年广东地区在这方面已经走了弯路,当下应当修正,归还没收的祖祠。

  在司徒后人的设想中,祖祠得以归还后,将重新修缮支持赤坎镇的文化公益事业。早于2012年,司徒氏后人便向有关部门提交申请,希望市政府有关领导划拨赤坎下埠规划文化一条街,以五祖祠供其布置司徒氏名人司徒美堂、沙飞、司徒乔、司徒慧敏、司徒奇、司徒梦岩等前辈开创的业绩,以便配合赤坎镇政府开发古镇深度的文化旅游公益项目做实际的工作,吸引海外新生代华侨回乡寻根。

  司徒亮今年已81岁高龄,为此事奔波了将近11年,他已记不清申报了多少次,申报的材料有四大卷宗,他感叹说:“我年纪大了,有些事情也有心无力,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五祖祠归还。”

  聚焦三

  新会城区黄家祠:拆除才现庐山真面目

  4月24日,位于新会河南小学旧址附近的黄家祠全部拆除,一座在清末民初由当地黄姓族人建造的祠堂消失于繁华闹市。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虽然附近的老人大多知道这是一座祠堂,但对祠堂的历史一无所知。林振宇是当地一位热心关注本土文化的80后青年,他在2008年与景堂图书馆的老馆长聊天时得知那是一座祠堂,以前门前有一对石狮子,约在2005年时被盗。令林振宇感到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了解祠堂的历史,就被夷为平地。

  “黄家祠正门 的门面加盖了红砖墙,木雕、砖雕等传统建筑工艺也被石灰、黄泥或水泥覆盖。”林振宇说,虽然前几年得知这里是一座祠堂,但一直有租户,无法入内查看,直到 祠堂临拆前两天,才得以进去一览真容。十多天前,祠堂正式动工拆迁,里面的雕梁画栋显露真容,大家才惊叹它的不凡。作为当地热心文化遗产保育的青年,他查找了与黄家祠有关的资料发现,在新会县会城镇人民政府1953年《新会县会城镇人民政府将代管的祠宇及地段供给为公粮仓》的材料上可以发现黄家祠曾被作为粮仓使用,由政府代管。

  “有关部门应该知晓此事,但当初规划公示却未曾提及祠堂去留问题。”林振宇指出,祠堂以及附近的新会河南小学旧址地块将用作房地产开发,开发商早于十多年前购买地块,由于土地产权问题一直未动工,直到前年,祠堂的外墙张贴公告说房子纳入三旧改造。今年的3月 21日,开始拆除祠堂隔壁的民居,十多天前开始拆除祠堂。林振宇感慨:“太突然了,完全来不及发出保护的呼声,祠堂就没了。”

  林振宇翻回当年的规划公示的材料,完全找不到与祠堂有关的信息。他对此表示费解,同时也可以看出相关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在大型的市政工程项目方面未能做好具体的普查工作。

【责任编辑:王盼盼】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