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逃离? 中国特色“小别离”教育引争议(2)
中国留学生首次突破50万 占全美国际学生31.2%
“推手”就是家长。在和这个“不合理”进行抗争的过程中,家长的决策几乎是改变自己孩子命运的唯一机会。虽然这个过程充满繁琐和不确定性。
在李涛出国前,班里已有一位同学去了加拿大,那是因为没有北京户口无法在北京高考,才“曲线救国”。顾沁芳判断,在北京,让孩子出国读高中的父母中有近一半是因为户口限制,另外一半中约三成是像她这样经过慎重考虑的家长,还有两成是随大流。
初二上半年开始,顾沁芳为孩子出国做准备。顾沁芳有自己的想法,首先她觉得要选择美国东部的学校,因为大多数名牌大学在东部,学习氛围好;但不选纽约,因为嘈杂,于是她选了新泽西;再要综合各种因素,排名也得在中上;最好是教会学校,学费相对便宜。
擅长表达的李涛面试很顺利,面试官问他:“你这么小,来美国能行吗?”他回答:“是,我们中国的家长为了孩子服务一切,我就是想摆脱这种环境,自己来美国后,锻炼自己的能力。”不到一星期,他就被告知录取了。2015年9月,14岁的李涛进入新泽西一所教会学校,成为一名九年级新生。
中国教育部今年3月数据显示,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在2015年继续上升,首次突破50万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3月最新数据,美国是中国学生留学首选目的地,留学生人数远超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
根据美国教育协会(IIE)发布的《2015门口开放报告》(Open Door Report 2015),从2007年到2015年,中国来美国留学的人数每年保持两位数百分比增长,2014至2015学年也首次超过30万人,占全美国际学生总数的31.2%。
而中国留学生的组成样貌已发生变化。IIE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学生来美就读本科、研究生仍为大宗,本科留学生人数在去年首次超过研究生,但两者增速皆放缓。相比之下,选择就读高中的人数近10年来增长强劲。
在加拿大,尽管小留学生数量增速不如美国,但也在持续上升。留学中介的林晓彬老师主要负责从生活和学习上照顾萨尼奇教育局的中国高中生。
林晓彬负责协助管理60名中国高中生,工作性质类似辅导员。她介绍,2011年和萨尼奇教育局合作时,只有13名中国小留学生,短短几年里,人数已达到每年约60人。据她分析,孩子出国最主要的原因是想逃避中国的高考所带来的压力。在加拿大升大学时,并不像中国必须参加毕业考试,相对轻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