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在日华人:远游东瀛图国强 重学兴教赤子心(组图)(3)

2016年11月03日 09:3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城中探粤

  粤侨捐款重修300年古寺

  有300多年历史的圣福寺,藏身在长崎玉园町一隅,隐约传来久远的唐风汉韵。寺内同时祭祀关圣帝君、天后圣母和观世音等神祇。据了解,圣福寺建于1677年,与兴福寺、福济寺、崇福寺并称长崎“四大唐寺”。这些“唐寺”多为旅日华人的乡帮自治组织捐建。日本开放门户后,长崎广东人为该寺重修捐款,圣福寺也因而被称为“广东寺”,香火鼎盛一时。寺里还保存有《重建广东会所碑记》石碑。

“食在广州、食在聘珍”的条幅,流露出百年老店聘珍楼的自豪感。
“食在广州、食在聘珍”的条幅,流露出百年老店聘珍楼的自豪感。

  横滨关帝庙凝聚两岸情谊

  关帝庙是横滨中华街重要名胜之一,也是岭南文化对外传播的大舞台。横滨关帝庙始建于1873年。据说,日本找开国门后的首场粤剧演出就在此处举行。现在每年关帝诞举行期间,这里举行的舞龙、舞狮表演与民俗巡游,成为横滨中华街“夏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横滨关帝庙命运多舛,曾在关东大地震与二战中两度被毁。1986年,庙堂再次因大火焚毁。为拯救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中国海峡两岸侨胞打破多年隔阂,广泛组织募捐。崭新的关帝庙于1990年宣告竣工。

  在今天的关帝庙内,汉白玉栏杆、参道、石级由中国大陆公司承建,而屋脊的琉璃瓦、正殿及牌楼的木雕、室内装饰则来自台湾。该建筑工程荣获神奈川建筑竞赛优秀奖。横滨关帝庙是两岸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见证。

  守护故土情思的百年义庄

  在横滨鳞次栉比的居民楼间,一片名为“大芝台”的高地俯瞰着这座港口城市。高台上的中华义庄,长眠着数以千计在异乡故去的华人遗骨。一座地藏王庙坐落山腰,古老的牌匾在镂金门楣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地藏王庙建于1892年,由旅居横滨的华商集资建成。寺庙风格具有典型的岭南建筑特征。据介绍,地藏王庙的建材主要从广州船运而来。经历两个甲子的风雨洗礼,堂内供奉的地藏王菩萨坐像,以及佛龛、帷幔、烛台、花灯等,依然光洁如新。这里还是横滨现存最古老的一座近代建筑物。上世纪90年代初,地藏王庙被评为横滨市“有形文化财”。

  每年清明,中华义庄都会迎来祭扫潮。这里不但寄托着华侨们对先人的追思,也守护着属于旅日华人的共同记忆。

  人在他乡

  访广东同乡会副会长、聘珍楼总务部课长朱铭江

  为中日交流搭建“舌尖上的桥梁”

  日暮时分,横滨中华街“聘珍楼”的金字招牌尤为醒目。这座建于1884年的粤菜名楼,百年间在广东华侨手中几度流转。对朱铭江来说,招牌背后不但蕴藏着岭南饮食文化的灵魂,更铭刻着他的家国情怀和乡土记忆。

  与许多旅居横滨的粤侨家庭一样,朱铭江的家族与餐饮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80多年前,朱铭江年仅16岁的父亲迫于生计,从广东鹤山颠沛流离来到横滨。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饱尝辛酸,努力研习厨艺,经营名为“鸿乐”的夫妻店,数十年如一日,广受街坊欢迎。

  在朱铭江的回忆中,每年十月一日,“鸿乐”的门前都会按时升起五星红旗庆祝国庆。“这一天,周边的日本邻居都会来向父亲道喜,就像过年一样。”他说。中日建交后的第二年,朱铭江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多年不见的亲人相拥而泣的情景,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至今记忆犹新。

  参加广东同乡会举办的青年夏令营回国参观后,朱铭江默默许愿:将来只要是与“中国”有关的工作都要去应聘。或许冥冥中与粤菜有不解之缘,聘珍楼向他招手。几十年里,从跑堂的服务生做到总务部课长,他初心未改,从未离开聘珍楼一步。

  聘珍楼立志用粤菜征服日本食客的味蕾。他们讲究就地取材,用日本食材做出广东味道,同时结合药膳理念进行创新。聘珍楼人气不断提升,从平民百姓到名流显贵纷至沓来,感受百年老店的纯正粤味。一些日本厨师也慕名前来拜师学艺。“食在广州,食在聘珍”,东京聘珍楼的书法条幅里流露出满满的自豪感。

  朱铭江的弟弟也继承了“鸿乐”的文化基因。他与日裔妻子开了一家广东餐馆,取名为“鸿”。直到现在,朱铭江和家人仍然每人手执一本中国护照,“它时刻提醒着我是一个中国人”。

  学人论粤

  罗晓红(日本广东华侨研究者、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

  日本粤侨兼备儒家文化与契约精神

  广东华侨生性勤恳忍让,不事张扬。早期赴日广东华侨大多是商人、欧美商社或领馆雇员,其中也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文化素质相对较高。日本广东华侨身上既传承着东方儒家文化忍让务实的秉性,同时兼具西方契约精神。这一性格与近代岭南人得风气之先不无相关,也与日本明治初期的社会风尚相适应。

  广东华侨恪守仁爱之训,好行救济之事。1923年关东大地震,神户广东同乡会出钱出力,帮助大量受灾横滨粤籍乡亲到神户避难或返乡。1995年阪神大地震,包括广东华侨在内的神户华侨,成立地震对策本部进行互助自救。灾后数日,神户南京町餐饮商户在店铺受损、断煤气断水的条件下,免费为灾民提供食品,这些义举使华侨华人赢得了日本社会的广泛认可。(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实习生 钱昱 钟昊 日本报道(除署名外))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