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旅游+教育”模式发展 游学市场持续发酵

2017年02月14日 16:46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寒假期间的游学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中,每逢假期游学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专家指出,随着居民家庭收入处于增长态势,游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教育政策利好以及旅游成长为一种生活方式,主推“旅游+教育”模式的发展。“游学热”持续发酵,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游学市场仍需进一步规范。

  政策利好刺激游学市场发展

  2016年底,教育部正式发布《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这一文件的出台,被认为将从实质上促进游学市场的发展。

  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关于游学方面的政策利好不断。2013年,《国民休闲旅游纲要》明确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201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

  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游学行业发展环境良好,各大旅游机构均看好游学市场的发展。同程旅游相关负责人指出,近几年游学市场呈现快速发展阶段,每年游学的人数和费用都在持续上涨,游学群体也从大学和中学逐步向小学扩展。

  “这些利好消息进一步刺激了游学市场的发展。”凯撒旅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每年国际游学项目均呈50%以上,产品内容及目的地均越来越丰富。

  携程旅游2013年开始入局游学市场,目前游学产品已覆盖各个年龄段。携程旅游方面表示,会进一步与符合学生研究型学习需求的场馆、自然和文化资源、研学基地等合作,并与校方积极配合,开发符合青少年年龄、身体状况的主题研学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户外技能、探秘自然、科学探索、文化交流、志愿者项目等主题。

  游学产品渐趋多样化

  业内人士介绍,游学行业主要包括校外教育、教育旅游、社会实践、营地教育、研学修学旅行等领域,是教育与旅游结合的朝阳产业。游学项目一般持续一至三周,费用以2万至4万元之间居多。

  传统旅行社之外,各大在线旅行社也纷纷开辟游学主题产品,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然而有业内人士指出,境外游学项目终究不是纯粹的旅游,它和旅游在内容、环节等设置上都存在明显区别。

  那么,没有教育基因的旅行社,在游学项目上有何优势?

  中青旅遨游网首席销售官韩杰表示,客观来讲旅行社在机票、酒店预订、签证办理、境外资源等方面更具优势,因此产品性价比也相对高一些。中青旅会根据家长和学生意愿,为他们量身打造游学之旅,如主题夏令营、冬令营等,让学生真正去了解和感受埃及文化之旅,以色列、柬埔寨等地的特色风情,还会组织学生入驻国外名校,融入校园文化。

  “游学市场整体上比较相近,为了增强竞争力,旅行社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内容,不断丰富产品品类。”众信游学总经理朱莉表示,随着游学市场被进一步细分,众信针对不同消费需求推出了多种游学产品。有偏向于学的产品,如组织学生到牛津大学学习英语,入住寄宿家庭或学生公寓;也有偏向于游的产品,通常是一周上课一周游玩的节奏;还有感受大自然、学习科技知识的特色类型,以及增强生存技能的营地活动,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旅游企业和教育机构的合作也越发紧密。众信旅游、凯撒旅游、中青旅遨游网等大型旅行社纷纷签约专业教育机构,进一步探索“教育+游学”发展新模式。

  游学市场需进一步规范

  从数据上看,游学市场需求庞大,尤其是境外游学人数呈现逐年增长。虽然发展很快,但境外游学一直饱受争议。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首先是受寒暑假周期限制,很多游学项目举办一年一次或一年两次,因此频次低,这就导致游学产品价格偏高;其次,游学市场还存在一些不够规范的问题,例如组织游学的机构鱼龙混杂,游学产品、服务质量良莠不齐。此外,产品内容特色不够鲜明,游学市场出现大众化、同质化等现象。

  记者采访发现,多数家长更关注游学产品是否能满足孩子的教育需求。有家长表示,“目前一些游学项目的旅游属性明显强于教育属性,这是我不太满意的一点。”也有家长直言,“费用那么高,却不知道孩子究竟学到了多少。”

  鉴于游学可以开阔孩子眼界,如今很多家长也愿意在孩子教育上“下血本”,一到寒暑假就让孩子参加各类走马观花式的游学项目。对此专家表示,建议这类家长理性对待游学活动,毕竟去哪游学只是途径,孩子有收获才是目的。在机构选择方面,应选择那些有多年经验、信誉良好的机构。

  “游学市场仍需进一步规范,市场规范了才能保证少年儿童在游学体验中真正有所收获。”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管;另一方面,组织游学的机构要提高专业度、标准化,开发出不同层次的游学产品。随着游学环境、游学市场、游学产品的持续完善升级,相信2017年及未来几年“旅游+教育”市场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前景。(阳叶萍)

【编辑:张金杰】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