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中国经历最大海归潮:有人打算出去 他们选择回来(2)

2017年01月11日 15:55   来源:中青在线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回国不再“毅然”

  更精确的统计数字显示,大潮比这些人所感知的更早。

  2002年,中国被世界贸易组织接纳的次年,出国与归国人数之比达到本世纪以来最高的6.94∶1。

  此后,差距不断缩小。2010年,2.11∶1;2015年,1.28∶1。

  少数人的选择成了多数。到2015年年底,已完成学业的中国留学生中,回国的占了八成。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指出,中国的发展模式曾经依靠“人口红利”,未来30年,要靠“人才红利”。

  全球最大职场社交网站领英(LinkedIn)的服务器,更直观地观测到了趋势。

  从领英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提供的数据来看,2010年至今,35岁~44岁回国的成熟人才,从只占海归的6.15%,升到了12%。

  在2014年,领英所能观察到的海归最集中的还是在外企,3年后,是华为、百度、腾讯这类中国企业。

  领英中国区解决方案服务总监王欢说,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后,企业大量裁员,很多华人岌岌可危。当时她帮助中国企业去“人才抄底”。有人“被迫”考虑了中国企业。

  “现在不是抄底了。现在不是被动,是一个趋势。” 王欢说。

  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当一位高级人才选择回国,舆论往往称其放弃优厚待遇“毅然回国”。

  但王欢发现,现在人们心态更平等、更开放、更理性,不再“毅然”。很多人不甘于在国外一眼望得到头的平淡生活,或者忍受少数族裔的“玻璃天花板”。

  通过领英招募回国的一个海归,手握26份工作邀约,最后选择了一个薪酬不是最高、企业规模也有限的企业。

  “真的是有梦想的。”

兜售梦想

  赵海平的选择就是出于梦想。

  他承认回国是一个很大的“坎儿”,家庭是不得不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

  他好奇中国庞大数字背后的技术挑战。阿里巴巴11月11日的单日交易额远超美国感恩节、“黑色星期五”和网络星期一的线上交易总和。

  “这种独特性是我寻找的东西。”

  他表示薪酬不是自己最看重的——“我钱挣得已足够多”;“技术生命的价值是没有办法衡量的”。

  在硅谷,李才伟曾有4年就职于PayPal。2013年加入蚂蚁金服之前,他以为这是中国版的PayPal。

  但蚂蚁金服首席技术官程立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内很难找到对标。”

  39岁的蚂蚁金服人工智能部总监盛子夏认为,他们相当于“PayPal+Visa+富国银行+嘉信理财+AIG+FICO+Lending Club”。

  程立2005年刚到这里时还没读完大学,他记得工程师人手一本介绍PayPal的书。如今,令程立“很羞愧”的一件事是,他当年亲手设计的支付宝日交易量上限为一亿笔。那时每天交易量只有几万笔。7年后,他们不得不花了很大力气去改进。现在每秒就可以处理十几万笔。

  “对未来的想象力一定不能够太小。”他感慨。

  当李才伟在2013年到来时,他身边的海归几乎为零。3年后,100多名海归组建了名叫“大圣归来”的即时通讯群,寓意是神话里“西天取经”的孙悟空。

  “没有无缘无故的海归。”这家公司的招聘总监薛晖说。“绝对是大势,大势往哪个方向走,人们就会跟随那个潮流。”

  她认为,国外这些人有意愿回国,需要有个场子能够托住,而他们恰好顺应潮流,托住了这样一股力量。

  她形容自己的团队是一个搬家公司。前些年,把人从北京、上海“搬”到二线城市杭州,现在是从硅谷、西雅图“搬人”。他们与近百家猎头公司合作,“像篦子一样”筛过国外大企业,寻找可以“松松土”挖过来的人选。

  被他们跨海“搬”回的人才,属于美国典型的中产阶级。他们大多生于1970年代的中国,在美国积累了相当的财富,住着大房子,生活非常安逸,能看到以后二三十年的样子,很多人入了美籍,看上去什么都不缺。

  但是,她负责向这些人“兜售梦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