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台湾设计师让鼓浪屿老戏院重塑生命力

2017年03月30日 09:18   来源:福建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修复后的延平戏院,墙上挂着颇具时代感的电影海报。(资料图片)
修复后的延平戏院,墙上挂着颇具时代感的电影海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潘抒捷 通讯员 黄旋旋

  鼓浪屿延平戏院曾是鼓浪屿人生活娱乐的重要场所,但随着时代更迭,戏院日渐凋敝。去年以来,鼓浪屿管委会邀请台湾设计团队参与戏院修复,以“景观活化”的理念为老建筑重塑生命力。

  老戏院没落

  故事要从上世纪说起。1927年,旅居缅甸的华侨王紫如、王其华兄弟回到厦门,注册如华公司并买下了鼓浪屿现今为海坛路15号的地皮。此前,王氏兄弟曾到马来西亚槟城考察,计划以南洋的菜市场经营为模板,修建鼓浪屿市场。四年后,这个堪称当时闽南地区最现代化的菜市场竣工并投用。然而,大多数人仍习惯去老菜市场买菜,生意并不如预期。

  王氏兄弟决定修建戏院聚拢人气。于是,如华公司从国外整船运来木材和压花玻璃材料,在鼓浪屿市场二楼中部的东西横向处建了延平戏院。戏院以标准的电影院模式建设:内设楼下普通座和楼上雅座,共约600个座位。彼时,戏院还兼顾播报国内外新闻,成为当地居民主要的交际媒介和娱乐场所。

  延平戏院经营11年后因战事停业,而抗战胜利后直至1979年,先后由和乐影业公司、思明电影院经营,也先后被改名为鼓浪屿戏院、鼓浪屿影剧院、鼓浪屿电影院。

  对土生土长的老鼓浪屿人董启农来说,这里承载了太多美好的回忆。“当时像《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少林寺》等影片,都要排队买票。”他说,尽管1987年兼具电影放映功能的音乐厅建成后,延平戏院停映,但它仍是鼓浪屿人抹不去的时代印记。

  林锦真是鼓浪屿风景区建设开发公司的工程师。“鼓浪屿上华侨和台胞占了相当大的人口比例。延平戏院这类体量较大的公共建筑,随着时间冲刷,逐渐成为岛上几代人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大家共同的历史记忆。”她说,修缮保护公共建筑,除了保存其所处街道的空间格局,也保存了社区发展的历史轨迹,提高了区位的公共识别性与认同感。此外,作为鼓浪屿重点历史风貌建筑兼53个申遗核心要素之一,修复延平戏院也是申遗的需要。

  重塑生命力

  延平戏院停映后,曾一度改造成卡拉OK歌厅,建筑格局被打乱,再后来又被改造成员工宿舍,部分成为储货的仓库。戏院楼下的菜市场也被承租人改造成隔断式柜台,业态杂乱,不符合重点历史风貌保护的要求。

  随着鼓浪屿整治提升与申遗工作的推进,鼓浪屿管委会决定对延平戏院重新规划、保护利用。凭借“景观活化”的理念,厦门晶禧文创有限公司收到邀请参与修复。

  晶禧文创的创始人苍沛是在大陆创业的台湾青年,此前曾在台北一家设计公司担任设计师。“改造老旧公共建筑,拆旧翻新的做法不可取。雕琢细节,用各种元素去活化,才能重塑生命力。”她说,台湾有许多日据时期的老房子,无论改为民宿还是餐厅,都贯彻了原真性的保护理念,保护了原有的物质形态。

  去年5月,晶禧文创正式接手延平戏院的修复,这些经验也被运用进去。“我们基本保持外观不动,内部改造则会寻找当初使用的材料和物件,尽量保持原貌。”苍沛说,由于此前对鼓浪屿的人文历史所知甚少,设计团队先是大量翻阅厦门本地文史专家的相关作品,同时与老鼓浪屿人交谈,在回忆确认戏院窗帘的颜色、椅子的造型,甚至进门布帘是单开还是双开等细节之后,又走街串巷、淘买旧物,一点一点地还原当年的延平戏院。

  如今,修复后的延平戏院里,颇具时代气息的电影海报、木头门、投影字幕、旧式电风扇等等,都是过往美好记忆的一一重现。苍沛的设计团队还尝试动态再现当年的场景,通过开办厦语电影展览,最大限度地活化延平戏院。楼下的菜市场旧址则开设了电影博物馆,展示放映机、胶片等展品,不定期放映老电影以及与鼓浪屿相关的纪录片。

  “如今的延平戏院,已基本恢复到了原来的样子。”董启农说,这种感觉很亲切,仿佛回到了过去。

  合作有前景

  延平戏院旧址修复后,不是作为一个固态的文物呈现,而是变成了活态的文物,既有展示功能,又有使用价值。在专家们看来,这是比较成功的历史遗存复原与保护案例。

  苍沛认为,这得益于两岸修复参与者的思想交流与碰撞。“我们一开始的设想不够切合实际,但通过磨合后,决定大方向由鼓浪屿管委会确定,设计团队尽最大努力还原历史。”她说,鼓浪屿管委会不仅要求对历史建筑保存原有的历史状态与基本原貌,而且强调协调周边环境,让外部环境与历史背景达成一致,而台湾设计团队精于把握细节,双方各有所长、各司其职,合作非常愉快。

  这也让苍沛对两岸联手开展景观活化的前景有了更多期待。“其实,厦门有很多这样需要活化的景观。比如,中山路及附近的老街。”苍沛认为,厦门许多历史街区都有比较浓厚的“南洋味”,而台湾设计师与东南亚业界有较多的交流互动,接收了多元的设计理念,在活化这类景观方面有优势。

  “当然,大陆设计团队对厦门当地文化与民俗相对了解,如果两岸设计师携手合作,可以取长补短,让厦门老街区、老建筑在保留原有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活化’。”苍沛说。

【责任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