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新新:“一带一路”与华文媒体新发展(全文)(2)
二、海外华文媒体新挑战:变革与创新
近年来,华侨华人新生代不断融入所在国家和地区主流社会,华文媒体不仅承载着华文资讯传播的传统,还日益成为中外互联互通的桥梁,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民族情怀和华人形象的代言人,更是全媒体变局下媒介融合、媒体创新的先锋。
最近两年,海外华文媒体业态呈现以下特点:
1、传播介质深度变革、交互融合
刚刚过去的两年,华文媒体进行着传播介质、传播形式、媒体业态的深度变革。以移动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介进一步崛起;同时新兴的“内容生产者”,或是传统纸媒或广播电视向新媒体转型后的内容产业,正在日益适应新的传播形式,形成极具潜力的新业态。
东南亚华文媒体开始积极探索新的媒介形式。在泰国,规模庞大的在泰、旅泰华人读者群,推动泰国华文媒体加速转型,逐渐形成了报纸、电视台、网站与社交媒体、移动客户端等融合发展的业态;在菲律宾,以菲华社会为服务对象的多家华文新媒体项目轻装上阵,灵活运营,撬动了菲华社会传媒传统格局,带动传统华文报纸加大力度开拓新媒体业务,革新图存;马来西亚的传统华文媒体保持强势,新媒体从传统媒体借力,实现二次传播,形成了报纸成就网络、网络巩固报纸的良性互动。
2015年以来,美国华文平面媒体、广播电视等纷纷着力发展融媒体。全美发行的三家综合性日报——《星岛日报》、《世界日报》和美国《侨报》,都背靠日报旗舰,在原创视频、大数据和受众互动、自媒体平台等方面发力。一些本地华语电视台形成了传统电视+图文网站+网络视频的综合体,其中,美国中文电视最先迈出了脚步;在加拿大,新媒体和移动终端推动了加拿大百年传统华文媒体的变局。2016年,华文日报《世界日报》、《星岛日报》、《明报》“三足鼎立”格局因加拿大《世界日报》的停刊而终结。应对变局,加拿大传统华文媒体主动调试,在保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力争扩大影响。
在欧洲,华文媒体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在人力、内容、推介等多方面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各自优势,增加竞争力。以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为代表,部分媒体已建成纸媒、网站与移动终端多线并行的全媒体立体传播平台。
在港澳地区,新媒体对读者影响力上升,广告也获得更多资源。多个市场研究机构指出,香港投入互联网及移动通讯方面的广告,2017年将超越传统媒体;澳门的互联网普及率约为76%,民众对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在澳大利亚,华文媒体正走向集团化、多媒体共融的新的发展道路,以集团的力量同时经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客户端等多种媒介平台,资源共享,相互支持。
拉丁美洲的中国移民迅速增多,给华文媒体创造了生存发展的空间,具有一定历史基础的传统华文媒体纷纷开办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音视频等业务,发展势头良好;而在非洲,传统华文媒体对新媒体的开拓解决了发展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各国都出现了微信公众号,在第一时间发布侨社和当地重要新闻,吸引侨民关注。
2、境内外华文媒体互联互通
伴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力提升,中国海外新移民的增加和“华二代”、中国留学生、海外游客的规模扩大,使得华文资讯传播在海外的价值得到提升。华文媒体不仅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更成为海外中国人、新生代华人与祖(籍)国、家乡的联系纽带。在此背景下,境内外华文媒体的互联互通更加深入。
东南亚原籍广东、福建、浙江的华人数量众多,当地华文媒体看到了这一机遇并积极行动。广东、福建、浙江部分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与东南亚华文传媒签订交流协议,向其提供地方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的信息,甚至免费制作反映地方乡情的版面,密切华人与家乡的联系。
菲律宾的华文媒体与中国两岸三地的媒体互动热络,多家华文报纸随报发行大陆、香港、台湾三地报纸版面,为当地读者提供更多元的资讯。2016年,《海丝商报》在福建南安创刊,并同步推出《海丝商报•菲律宾版》,《石狮日报•菲律宾版》在马尼拉创刊发行。这也成为菲律宾华文媒体与中国媒体联手合作的两个最新案例。
欧洲的华文媒体也积极发挥桥梁作用,促进欧中对话、助力互利合作。《龙报》与俄罗斯全俄影视制作中心、圣彼得堡波罗的海传媒集团等当地主流媒体建立起合作关系; 2015年屠呦呦赴瑞典领取诺贝尔奖期间,《北欧时报》邀请瑞典本土专家、主流媒体参与有关中医的学术对话,深度传播中国文化。
在北美,美国部分报刊与中国媒体合作,不仅降低了营运成本,更提高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加拿大近年成立了多个中文记者协会,组织中加媒体互访交流,并代表华文媒体和其他族裔媒体展开交流。
3、华文媒体更深影响海外舆论热点事件
近年来,华文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积极互动,为华侨华人争取权益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值得关注的是,华文媒体在海外涉华事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议题设置者”的角色,对所在国舆论与官方行为的影响力提升。华文媒体连通华人、所在国舆论及祖(籍)国舆论,不断反馈激荡,形成传播链。
2017年法国警察枪击华人致死事件,通过社交媒体的迅速传播引起中法两国舆论的极大反响,并升级为外交事件,国际社会进一步提高了对华人权益的关注和尊重。而传统华文媒体和社交媒体的高效互动与传播,在促进事件积极进展上功不可没。
过去两年,通过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论坛等现代电子化平台,信息传播实现了向特定的个人或不特定的民众传递,从而在华人社会中形成广泛参与的新议题。
震动全美华社的“梁彼得案”审理过程中,华文社交媒体充分发挥草根化、互动化、社交化的特点,成为华人互助声援、争取权益的推手;而传统华文媒体则为呈现事实、追踪真相、引导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两者互动所产生的传播效果和舆论影响,值得华文媒体从业者进一步探究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