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试结束,中间有一个半小时的空闲,我就跑到多瑙河边儿上的大台阶上坐着。那天阳光很好,晒在身上暖暖地。河水极清,在这个清爽的秋日,它真的是蓝色的——蔚蓝,接近蓝宝石的色彩,有风吹过,河面上就会绽出一团团绚烂的鳞光。河边是枝条低垂的大树,几只早来的野鸭在枝叶间透下的光影中穿梭,有个老太太牵着她那条巨大而温顺的狗缓缓地从河边的小路上走来……有那么一会儿,我觉得自己和这个容纳我的城市接通了,像是突然摸到了它的脉搏——是的,就是河边那片苍茫的寂静。和一个陌生地点的交流跟与陌生人的交流是一样的,理解与沟通,全在刹那的机缘。我在维也纳4个月,回想起来似乎只有那一刻真正找到了归属感。
学中文的人越来越多
精神振奋地回去参加口试,只见坐在门口等候的其他考生个个表情严肃,还有低声祈祷的,看来考前综合征并不是中国学生的专利。令人高兴的是考生间气氛很融洽,轮到我进去的时候,大家都跟我说:GOODLUCK!(好运)
考官是个德国女人,她知道我是中国人之后说:“我对中国一无所知,你能给我讲讲么?”我讲了一些概述性的情况。后来谈到中国的地区发展差异问题,我承认现在存在很大的差距,但又表示我认为以后这一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最后我们聊了聊我的本科专业——新闻,她问我在中国的电视上能不能看到外国的节目,我说:“当然可以!举个例子,很多电视台经常播放韩国和日本的电视剧,收视率很高!”最后她说有机会的话她一定要到中国去一趟——就像后来很多次与外国人交流的尾声一样,现在欧洲正兴起一阵中国热,很多人都对中国很感兴趣,想到中国旅游或者做生意,学中文的人也越来越多。
商务交流课程很实用
鉴于我的英文水平,在进行研究生计划的同时,我需要接受本科语言培训课程。第一周上课就发现两个班级的成员差异很大:研究生班上除了我和一个波兰女孩以外,全部是在职人员,而语言班上除了我和一个意大利/瑞典双重国籍的男孩以外,全部是20多岁的阿拉伯青年。
研究生班的课程是商务交流,主要教些日常进行商务沟通时的规则和窍门,在工作中十分实用,对我以后继续学习国际关系专业时将会碰上的一些具体操作问题(比如写论文、写报告、做演讲等)也有很大的帮助。
印象深刻的是作为期中考试的模拟面试,每个同学既要充当企业的考核人员,又要扮演应聘者。由于没有经历过任何面试,准备模拟面试的那个星期我紧张得失眠了 好几个晚上。我没有工作经验,这对我的应聘很不利,幸好我选择了自己熟悉的领域——应聘一名CD店的推销员。最后效果还不错,有一个西班牙同学说我回答问 题显得很自然,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她喜欢这样的风格。我的丹麦搭档也很为我高兴,当然这里有很大一部分应该归功于她高水平的设问,后来我提的问题就没给 她展现自己的机会,而她应对的办法是抓住一些大路的问题深入地谈,往她自己的长项上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