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吃酸的了就自己试着做做醋溜大白菜,虽然怎么做味儿都和馆子里做的靠不上,但也另有一种美味。
身体不舒服了,就自己熬一锅稀饭,配点儿咸菜,吃着就别提有多清爽了。
大多数中国人自己做饭的动力都在于:不管做得再怎么难吃,也比外面那些汉堡包、三明治、比萨强一万倍。
做饭需要的配料和调味品在中国商店大多可以买到,价格么,只要你不老想着按人民币算得多少钱,比国内贵多少倍也还可以接受。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欧洲人爱上了中餐,仅仅维也纳一个城市就开了将近300家中餐馆。到了改善伙食的日子,我们会找个味道比较地道的中餐馆饱餐一顿,价格并不是很贵,大概和吃麦当劳差不多。
他们为自律和秩序而骄傲
德国人为他们的自律和秩序而骄傲。同为日尔曼民族的奥地利人也如此,在维也纳生活首先就要了解并遵守他们的规矩,否则你会觉得人人都在和你作对。
比如过十字路口的时候,如果有行人灯,所有的人都会严格地遵照行人灯的指示。有一次,在玛利亚大街的一个路口,行人灯明显出了问题,一直都亮红灯,约莫持续了5分钟时间,马路两边已经站了二三十人,可没有一个人踏出一步。后面有个美国游客等不及了,往前挤,几乎所有的维也纳人都转过头去用德文向他告诫,其中还有神色相当严厉的。直到警察赶来排除了故障,绿灯亮起,大家才举步通过。
如果没有行人灯,汽车绝对会让行人先行通过,就算距离还很远,看见前方有人在路边准备横穿汽车也会减速。我总会想,要是在这儿住得习惯了,等回了北京,在过马路的时候实在很难不出车祸。
坐地铁也需留意,当有老人或者推着婴儿车的妇女要上车时,站在门边的人如果不帮着开门就会被周围的人指责。这些都是维也纳的规矩,你或许会觉得不以为然,可是这些在这里却是人们生活的基石,要试着去尊重它们,自己才会过得开心。
生活在继续,每一天,这城市都会教给我一些新的东西。
不是结局的尾声
今年冬天,维也纳的雪特别大,已经连着下了4天了,纷纷扬扬一飘起来就没个停,积在地面几天还白得那么通透。
有时候我会去中国店买根儿2欧元(20人民币)的黄瓜回来啃,有时候手头宽裕了还会买瓶儿6欧元的一斤装二锅头回家喝上两口。虽然这儿离家很远,可关上门儿,在网上下段儿相声来听着,也像是回了北京似地。(摘自:西班牙《欧华报》;文/叶海兴 发自奥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