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菲书画展欢呼
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6周年,菲律宾中华书法学会与东方体育会将于10月2日在晋江同乡总会大礼堂联合举办“全菲书画观摩展览”。这是菲华社会的一项重大文艺活动,它将丰富菲华社会文化精神生活,并让中国书画艺术在菲国再放异彩,值得为之欢呼。 回顾菲华社会的书法活动的历史,值得一提的是,半世纪前,曾有一群书法家活跃于菲华社会,较有代表性的有李根香、吴普霖、苏二庵、陈治平、陈清汉、刘铁庵等,他们曾使中国书法艺术之光在菲岛光辉灿烂,雄居东南亚之冠。 1989年,菲律宾中华书法学会获菲国政府批准,自成立以来,举办了三届全菲书法展览和捐助消防队的书画义卖展,举办了多次书法讲座和培训,还与其它文艺团体联合举办了多项展览,如“钱君匋大师书画展”、“丰一吟书画展”、“魏传义教授书画展”等,在菲华社会都有相当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华书法学会还积极参与国际书法交流活动,为在海外弘扬中华书法艺术而默默耕耘。 十几年来,笔者参与国际书法交流活动,走访了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这些国家和地区不仅经济非常发达,而且文化艺术事业十分繁荣,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人们常说,菲华社会是一个商业社会。其实,何止是菲华社会,整个菲国亦是商业社会。由于商业的急功近利和唯利是图,往往使人们只注重物质享受,轻视精神生活,更忽视了多元化的文化教育。因此,社会生活显得单调与枯燥。 一个国家、民族,如能对于外来文化的包涵和吸取,这个国家和民族必能引进接纳人才,国家则能兴旺发达,提升文明。前者所述之国家和地区之所以社会经济文化繁荣,便是广纳世界各地优秀的文化和人才。 近20年来,中国大陆打破以往“闭关自守”的桎梏,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开明政策以后,始脱离贫困,走上小康的道路。大陆开放改革以来,经济腾飞,带动了文化生活的繁荣,国际性、全国性、地方性的文化体育活动此起彼伏,一片歌舞升平。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特区政府对国际文化艺术交流至为重视。仅以香港艺术馆为例,常年举行各项展览,除了介绍香港本土艺术家外,还耗费巨资引进世界各国顶级艺术珍品来港展览,以丰富香港之文化精神生活。如法国艺术珍品、罗丹雕塑、东京富士美术馆藏品、瑞士艺术家作品、赵无极意象绘画作品等,最轰动香港的是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和毕加索巨幅油画《出巡》,令香港人及世界各国艺术家和爱好者趋之若鹜。 日本的书法活动之盛,可以用“全方位”加以形容。历史以来日本对于中华文化和汉学的研究是众所周知的,容不赘述。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视,韩国是以与日本比肩。 有关韩国的书法活动,这里仅以1999年“世界书艺双年展”为例。笔者有幸应邀赴韩国出席开幕式和展览,交流活动,躬亲其盛。双年展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对各国书法家的接待都令人惊叹。中国书法家代表团对双年展的评价是“国际书法展览之最,堪称史无前例。”韩国总统金大中亲自为“世界书艺双年展”致词祝贺。展览开幕式主席台悬挂参展国家的国旗,十分庄重。笔者当瞻仰主席台上菲律宾国旗时,作为菲国华侨,深感与有荣焉。 去年,在泰国参加国际书法展览时,泰王国国家旅游及体育部部长颂他耶坤本和驻泰王国中国大使张九桓亲自主持开幕剪彩,并接见了参展的各国书法家。 在新加坡,书法更为举国上下重视,总统、总理、政府各部部长,都先后参与关心书法展览活动,会见书法家,谈论书法艺术,书法活动已经得到国民的普遍重视和爱好。新加坡是一个旅游事业发达的国家,政府为了吸引各国游客,每年组织人员前往各国促销,其中常邀请书法家参加。十几年来,新加坡已逐步成为国际书法交流中心。 综上所述,可见一些先进国家对文化交流重视之一斑。反观菲律宾,政府对于菲华社会,似乎仅仅将之视为“商业社会”,对于华社之文化教育的观照甚为漠视,对于支撑华社之精神力量--中华传统文化则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殊为可惜。笔者深深感觉,一个侨社的文化教育活动,未能获得所在国家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孤掌难鸣,很难企盼有声有色。 时代在前进。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未能与时俱进,接纳先进文化、引进先进科技,吸收高精人才,固步自封,狭隘地自我保护,其结果将被时代所淘汰。 近十几年来,菲国不但在接纳、引进、吸收诸多工作上乏善可陈,更令人堪忧的是,连本国培育的人才都大量外流,如是国家经济怎不每况愈下。诚如大律师留典辉在华文报章上所载:“国计民生整体困顿”。长此以往,政局怎能安定,国民自不聊生。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历史的融合,已令菲华社会成为菲律宾国家的一部份。菲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菲律宾世界日报/陈敦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