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扶持航天育种 顶尖院士与侨乡江门农企的情缘(图)

2016年12月30日 09:50   来源:江门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吴宜翰查看航天品种的生长情况。
吴宜翰查看航天品种的生长情况。

  恩平牛江,冯如故里,冬日暖阳照耀下的田头,一派繁忙景象。“发芽了,你看,航天种子发芽了!”看着那破土而出的寸长嫩芽,广东蓝海科技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宜翰言语间充满欣慰与期待。

  在吴宜翰看来,神州飞船发射,搭载空间有限,侨乡种子能争得机会同游太空,来之不易,而这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漫长的地面选育、配制组合,才是育种关键,难关重重”。

  乡村小农企为何敢触碰高精尖航天育种技术?站在他们背后的,是落户侨乡的全省首家航天育种院士工作站——广东江门航天育种示范基地。无独有偶,今年8月底,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也正式与江门本土农企广东天之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签约,携手共建全省唯一的袁隆平院士工作站。

  两大“全省首家”农业类的院士工作站落户,凸显了江门正从全省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的坚实脚步。记者近日走访两家院士工作站发现,从原来不定时的单向“补课”,到如今常态化的双向“合作”,两家院士工作站正在探索一条“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育”的产学研新模式。(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唐达 王平强)

  航天育种

  乡村农企触碰高精尖技术

  女大学生放弃省城高薪,回乡扎根农村做“农民”,广东蓝海科技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海燕的这段佳话早已传遍侨乡。

  2002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的黄海燕,进入广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当过技术员、部门主管、项目负责人。4年后,她响应大学生创业号召,放下“铁饭碗”,带着“科技兴农”的信念回乡创业,捧起了“泥饭碗”。

  科技兴农,从何做起?“农以种为先”,黄海燕坚持“要把好的种苗介绍给农户,帮大家致富”。2006年,看准机遇的她发挥技术优势,从培育优质试管香蕉苗做起,创建蓝天苗圃场,由此踏上种业科研之路。从实验大棚到田间地头,黄海燕带来的新品种,带着周边农户致富,可她并未止步,把目光投向了一个全新领域——航天育种。

  冯如故里怎么才能种上航天种子?一头是偏远农村的小微农企,一头是高精尖的航天种子。2013年12月中旬,江门新会籍火箭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回乡,这让黄海燕看到了突破口。得到梁思礼院士的极力促成,以及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蓝海公司很快与中国航天集团公司签约,中国航天品种繁育与示范推广项目落户恩平牛江。

  平台已有,技术瓶颈亟待突破。借力专家破解技术难题,携手培育壮大人才团队,院士工作站应运而生。2015年11月30日,全省首个航天育种院士工作站落户江门,梁思礼、张履谦、龙乐豪三位重量级中国工程院院士加盟。

  今年4月14日,梁思礼院士在京逝世,他生前对院士工作站充满期待。他在来信中说:“希望能充分运用航天育种技术优势,做好种植实验、开展机理研究,提高农作物品种质量和产量,达到农作物的高产、稳产,为我国农业发展作贡献。”

  如今,水稻、豆角、茄子、白莲等20多个航天品种已在蓝海繁育、示范、推广。以朝天椒为例,航天品种可使产量提高逾3成,增收近50%。从试种培育到自主研究,蓝海公司已经迈向集科研、产销、服务于一体的龙头科技型农企。

  日前,记者在蓝海公司所见的发芽航天种子,正是今年8月由航天英雄杨利伟带回江门的首批“飞天”侨乡航天种子。第二批搭乘天宫二号“飞天”的种子已于11月18日随我国宇航员返回,不久也将“回家”。

  院企联合

  推动超级水稻在南方示范推广

  以政府牵线搭桥为推动,以农企创新发展为导向,院士工作站搭起了高层次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今年8月,全省首家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落户新会三江,这一院地合作的创新模式愈发引人注目。

  今年7月,袁隆平院士首次走进新会三江,在广东天之源种业示范种植基地内,察看超级杂交稻试验田种植情况。他表示:“我们将把江门作为重点示范基地,扩大新品种试种、推广,还要搞院士工作站,加强合作。”仅一个多月后,袁隆平院士团队与广东天之源种业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签约合作。

  这次合作,看似迅速,其实是源远流长。“我们在江门已扎根10年,最早从水质改良剂做起,2014年年底进军种业。”目前,广东天之源已经发展成为我市龙头种业企业,该公司办公室主任王蒙认为,“中国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应该把这项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如何掌握技术?10年间,天之源积累了深厚的专家资源,并与珠海农科中心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我们的人才团队在珠海农科中心学习研究,如今已拿出多个玉米新品种”。

  可这还远远不够。杂交水稻基因工程专家曹孟良的牵线搭桥,天之源与袁隆平院士团队从陌生走向熟悉。“院企联合是大方向,我们与袁隆平院士团队交流合作已近3年,壮大了企业的科研能力,促进了科研成果示范推广。”天之源种业总经理黄成宜说。

  曹孟良也认为,院士工作站可以为企业组建创新团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形成创新成果,并通过企业及时进行成果转化,“这是强强联合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目前,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正在申报省级院士工作站。根据规划设想,该平台将以企业创新需求为根本,以院士专家为主导,协调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创新资源,形成新型组织。尤其是人才培育方面,院士专家团队将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学术交流、项目合作等,加强交流合作。

  科技兴农

  院士工作站构筑科研创新高地

  今年12月20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靠科技支撑,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同月举行的江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也提出要科技兴农,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两大“全省首家”院士工作站先后扎根江门农业,瞄准侨乡种业,正是科技兴农的有力阐释。而这背后,江门作为广东省农业大市,除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外,关键的因素还是“人”。

  “蓝海公司有长远的眼光,看到了航天育种的发展前景。他们先建设了基地,然后以基地为依托,进一步把航天育种带来的效果,惠及恩平及周边地区的农民,产生更显著的经济效益。”龙乐豪院士说。

  袁隆平院士则认为:“江门农业生产条件很好,而且政府重视、老百姓喜爱超级杂交稻,从‘超优1000’试种来看,长势好,管理好,我们将把江门作为重点示范基地,扩大新品种试种、推广,加强合作。”

  主动对接、主动作为,这让院士专家团队看到了侨乡农企科技创新、引智引技的迫切渴望,也为深化院地、院企合作带来了机遇。而这与我市自去年以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科研机构,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现代种业发展,密不可分。

  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我市出台系列政策措施,积极鼓励扶持农业科研推广单位、农企、合作社等借力国内外重大科研创新资源,加快产学研发展,院士工作站正是其中的重要平台,它可使区域、企业创新资源与国家、省创新资源有效对接,促进优秀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进而提升区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省农业厅副厅长程萍认为:“现代种业作为江门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尤其离不开高水平专家团队的支撑。”她希望,院士工作站的落户,不仅仅是新品种的优先试种、推广,还要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的技术合作,推动科研机构、研究基地等落户,带来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和技术。

  市政府党组成员容福华也表示,随着两大院士工作站的进驻,借助这些农业科研载体,将有效推进产、学、研联合,提升我市科技型农企自身科研实力,使先进的科研成果快速推向市场,转化为生产力。

  顶尖院士牵手侨乡农企,是江门从农业大市走向农业强市的一个真实缩影。侨乡农业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