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温州永嘉古村探索整村置换 引来北京首旅投资开发

2016年12月30日 11:38   来源:温州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日前,永嘉县张溪乡林坑村农户在房屋30年出租协议上签下了他们的名字。这个山沟沟里的小山村,将实现整村置换,吸引北京首旅集团旗下的“首旅寒舍”来此“筑巢”,工商资本为小村注入全新的产业带,实现古村“复活”。

  这是永嘉楠溪江探索“旅村融合”模式撬动全域旅游建设的全新尝试,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全新尝试。

  古村林坑

  期待唤醒绿水和青山

  位于楠溪江上游的林坑村,拥有楠溪江保存最完整的山地民居,村落依山而建,古屋错落有致。这里因为村古、水美、山秀,而被游客们誉为湮没深山中的璞玉。

  但是因为位置偏远等原因,有着600多户籍人口的林坑,常住这里的不到百人。与此同时,岁月的刻画也让这座古村留下了越来越多历史的凿痕,小村依旧“待字闺中”。酒香不怕巷子深,近年来,虽然村子尚未开发,但林坑不断吸引着“驴友”前来,也吸引了不少开发商的关注。

  “我们的选择一直很谨慎,‘俏姑娘’可得找个‘好婆家’,不但看开发商实力,也在积蓄力量,等待全新的开发模式。”林坑村党支部书记周文元介绍。像林坑一样,为保护楠溪江流域散落着200余座古村落,从2012年开始,永嘉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古村落和古建筑的保护利用,并针对性地扶持重点古村落发展乡村文化休闲旅游。

  “村里最初有32幢老宅,因为一些村民不常回村,现塌得只剩下26幢。十年前,就有村民想盖新房,被我们村干部制止了。我们一直在积蓄力量,保护老建筑和绿水青山,现在终于等到了时机,来唤醒金山银山。”周文元感慨道。

  根据整村置换方案,林坑村村民签订30年租赁协议,租金五年一上涨,古村附近建设一处新村集体安置村民,村里88户无房户,在置换时可以得到房屋安置,该新村也将作为古村未来的旅游配套。

  林坑古村开发动员会议后,村民柯珠兰带头在租赁协议上签下名字。“村子开发,我们除了租金收入,还会有大量的就业机会,日后孩子们在家里也有谋生路子。”作为80岁的留守老人,柯珠兰6个儿子都在外谋生,老人说,安置的新村就在老村附近,对于古村“复活”,她和村民们都充满期待。

  整村置换

  旅村融合的创新路径

  在永嘉楠溪江流域顺流而行,像林坑一样的古村落,仿佛一颗颗珍珠,撒落在沿江两岸,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长久以来,这里的古村资源不温不火,并没有打造出诸如乌镇、周庄、同里这样蜚声海内外的古村品牌,原因何在?

  对此,楠溪江风景旅游区党委书记李晓平说:“永嘉旅游开发的早期,对芙蓉、苍坡、埭头等一批古村通过保护性开发和利用,打造出了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古村落。”接着,她话锋一转:“但是,在此前的开发中,当地吸纳了大量的村民参与旅游建设和管理。因为村民自身限制,经营管理思路难开拓,村民参与反而成了旅游后续发展的‘短板’。”

  “整村置换开发,就可以规避这一‘短板’。古村的旅游业开发经营交给专业的市场主体操作,由开发商对村民进行系统性培训,竞争上岗。”李晓平说,借助开发商成熟的旅游开发和经营体系,当地百姓可以不再似以往“赶鸭子上架”,平稳实现“村民”到“旅游从业者”的过渡,弥补经营知识经验等不足。

  据了解,北京首旅集团是全国第一家省级国有独资综合型旅游企业,综合实力居全国旅游服务企业前列。集团旗下“首旅寒舍”品牌,在国内民宿市场就产品研发、规模化发展、专业化运营、细分化市场客户平台上已完成体系建设。

  多村试点

  多模式探索全域旅游

  如今,永嘉已经成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面对楠溪江景区流域开发和居住在此的30多万村民,怎样将景区与百姓相融合,实现旅村融合发展,再次成为永嘉必须面对和破解的课题。

  令人欣喜的是,在楠溪江流域,记者看到,正在积极探索全域旅游新路径的古村,并非只有林坑村一个。在永嘉县旅游投资集团和“首旅寒舍”签订的合作协议中,未来永嘉将为其提供与林坑类似的5个古村落资源。

  此外,岩坦镇屿北古村已经与上海世贸控股集团达成古村项目整体开发协议。屿北村将着力打造“中国古村落文化创意谷”,建成楠溪江最大的文化旅游综合体。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全村8000亩山地流转,完成100亩古村整体搬迁保障房建设用地,整村产权已收回村集体所有。

  同时,永嘉县旅游投资集团已与珠岸村就旅游开发签订协议,由政府投入建成停车场和商铺,明确收益分成,实现珠岸村集体每年收入超百万元的目标;大若岩村打造高端旅游服务区,将当地“楠溪云岚上院”房地产转为旅游地产,推出一系列休闲、度假服务;小港村及相邻的河一村等4个村流转滩林近700亩,将用于建设竹筏漂流码头、停车场、水上通道等旅游项目……

  市旅游局规划发展处处长胡念望说:“对于楠溪江山区,村集体经济基础较薄弱,依靠自身开发难度大,也容易造成各个村庄低水平重复性建设。像屿北和林坑,工商资本的注入可以起到带动效应,完善村落基础设施,也可为村民提供就业转业,这样的模式值得探索。”

  可以预见,一张美好的全域旅游蓝图,正在楠溪江畔徐徐展开。

  本报记者 金朝丹 杨昭普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