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佛山深入推进新时期精准扶贫对口帮扶湛江工作

2017年01月06日 15:32   来源:佛山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佛山市委办公室组织医护人员在对口帮扶的湛江龙首村开展义诊活动。   /佛山对口帮扶湛江市工作组供图
    佛山市委办公室组织医护人员在对口帮扶的湛江龙首村开展义诊活动。   /佛山对口帮扶湛江市工作组供图

  岁末年初,佛山对口帮扶湛江市工作组的队员们,不断在“朋友圈”更新着各级、各界频繁深入湛江相对贫困村开展调研、慰问的信息。这是佛山全市上下参与、支持新时期精准扶贫对口帮扶湛江工作的缩影,身处湛江的工作组也以此表达着对各界付出真情投入其中的感激。

  自去年4月佛山正式启动对口帮扶湛江工作以来,一次次入户慰问调研,一幢幢危房完成改造,一个个产业项目初具雏形,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贫困家庭孩子上学受到资助……

  因应省委、省政府赋予佛山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使命与责任,全市上下用心、用力、用情,竭尽所智、所能对口帮扶湛江,与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一起,做实事、扶真贫,增强了当地贫困群众对新时期扶贫工作的获得感,也在这三年对口帮扶工作的第一年,为携手湛江实现精准脱贫、迈向全面小康开了好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帮扶资金

  每村100万元

  大幅超过省考核要求

  作为珠三角先发地区,在新时期精准扶贫全省定点任务安排中,佛山负责对口帮扶湛江市和云浮市共254个相对贫困村,其中,帮扶湛江市163个相对贫困村。

  “按广东省考核文件要求,每年每村对口帮扶到位资金为30万元,而佛山对湛江每个村投入的实际帮扶专项资金达100万元,合计1.63亿元,远远超过省的考核标准”,谈及对口帮扶工作,佛山对口帮扶湛江市工作组组长练凌东最为感慨的,是佛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倾情、倾力投入。

  除了省、市专项资金,佛山还通过单位自筹、行业资金、社会资金、引入企业投资等各类资金,用于开展扶贫项目。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佛山对口帮扶湛江163条村,累计落实到位各项帮扶资金2.66亿元,已投入各类资金7000多万元。

  为有针对性并着眼长远开展扶贫工作,我市对口帮扶湛江市工作组在各贫困村设立慈善基金,保证每村启动资金不低于10万元,用于贫困居民医疗、教育救助;同时每个对口帮扶村设立农民合作社,提供10万元启动资金,鼓励当地种植、养殖户互帮互助,实现农业产业化,为农民增产、增收。此外,危房改造方面,在中央、省和当地的补贴基础上,佛山额外为每户参与危房改造的贫困户提供2万元专项帮扶资金。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一笔笔专项帮扶资金的设置、投入和使用,保障了佛山对口湛江帮扶项目的扎实推进、有效开展,也开始一点一滴改变着贫困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状况,改变着当地落后的面貌。

佛山电信对口帮扶的湛江山嘴村硬底化道路开工。   /佛山对口帮扶湛江市工作组供图
佛山电信对口帮扶的湛江山嘴村硬底化道路开工。   /佛山对口帮扶湛江市工作组供图 

  关键词

  三项建设

  实施1034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

  市委书记鲁毅在深入对口帮扶的湛江贫困村调研时曾明确指出,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加大对泥砖房、茅草房改造力度,让贫困户住上好房子;把贫困户子女入学教育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教育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积极推动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劳动力就业,正是佛山对口帮扶湛江市工作组重点聚焦的“三项建设”。

  新春佳节临近,58岁的湛江吴川市樟铺镇龙塘村村民骆日寿张罗着搬进新房过年。骆日寿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因战事惨烈,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失常。每到人多的时候,他就拿起扫帚当机关枪,对着“敌人”大喊“啪啪啪……”退伍归乡至今,在长达30余年的时间里,骆日寿靠政府低保补贴、捡废品维持生计。6年前,妻子撒手人寰,留下一个女儿与其相依为命。父女常年和哥哥一家在危楼生活,下雨天屋顶就漏水。后来,骆日寿开始到野外捡砖头,堆在宅基地上,用水泥糊屋顶,建成属于自己的“家”,他多次想搬进去,但都被人拦了下来。

  得知情况后,佛山驻龙塘村扶贫干部齐欢决心帮骆日寿把房子建起来。他利用网络平台发起众筹,仅一个多月时间,就有398名爱心人士捐资5万多元,作为骆日寿建房启动资金。如今,新房已完成主体工程,开始装修。“是你们热心的帮助,让我看到了生命的曙光,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大家对我的恩情,我会谨记心间,激励自己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好好感恩!”骆日寿12岁的女儿为此写下这样一段感言。

  自去年5月进驻湛江以来,不足8个月时间,工作组已在对口帮扶的163条村启动实施1034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工程。一批与骆日寿父女境况相似的当地贫困家庭,今年春节前就将搬入新居,喜迎新年。

  与此同时,教育扶贫、劳动力就业也得以同步推进。几个月来,共资助政策性贫困户学生8000多人,为之提供生活费、学杂费补助。在政策性帮扶外,工作组还设立了村级慈善基金51个,投入资金549.5万元,主要用于贫困家庭子女助学、奖学和助困。我市各帮扶单位也积极开展教育结对帮扶,市人社局、编办帮扶湛江东海岛经济开发区民安镇龙湾村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设立“华南师范大学党员卓越班与驻湛江市龙湾扶贫工作队精准扶贫(助学)实践基地”;顺德区北滘镇对口帮扶单湛江雷州市的唐家镇、纪家镇签订教育精准扶贫协议,开展“百校结对帮扶”。

  为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佛山通过非农业技能培训、到被帮扶地开专场招聘会以及介绍就业等渠道,使对口帮扶的湛江各贫困村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其中,本地务工人数增加3121人,异地务工人数增加2282人。

  练凌东说,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劳动力就业“三项建设”,实际上就是佛山对口帮扶湛江工作的三个突破口,使得对口帮扶工作有的放矢,让大家能够干实事,取得让当地贫困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

  关键词

  产业扶贫

  充分挖掘当地各种资源优势

  “大哥大姐,这是湛江沙城村的微信公众平台‘醉美沙城’,主要是把沙城村盛产的莲藕和番薯推销出去,帮助当地脱贫致富,您扫二维码关注一下。”从佛山来到湛江坡头区乾塘镇沙城村,“90后”驻村干部杨旭康与当地种植户一起开起了微店。平台上线后,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航拍的一段视频观看量达到6万人次。对这个扶贫项目的前景,杨旭康也开始有了几分信心,他告诉记者:今年番薯和莲藕收成将近尾声,库存不多,明年,将通过点对点的方式,把这里农产品定点销往佛山,同时结合广东移动“岭南优品”网上平台对外销售,销量将会大大增加。

  如何由“输血”变为“造血”,一直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产业扶贫,增强当地的“造血”功能,同样是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自佛山对口帮扶湛江以来,一个个产业扶贫项目,开始在各个贫困村落地生根。

  其中,市委办帮扶龙首村引进上市企业150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预计可实现100多万元固定收益;市纪委、审计局帮扶调文村建设投资410多万元的蔬菜种植基地,除实现贫困户稳定收益外,还能解决50名贫困户劳动力就业问题;市旅游局、体育局、行政服务中心帮扶西湾村引进海产品加工及旅游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额800万元,将为本村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及劳动力在本地就业。

  实际上,无论是沙城村微店平台,还是调文村蔬菜种植基地、西湾村海产品加工基地,这些产业扶贫项目都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资源优势,借助了当地种植、养殖大户力量。工作组也因此深深感到,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不是佛山和湛江哪一方的事情,而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对口帮扶绝不等于包办一切,一定要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村居及各界力量,充分挖潜、利用好当地与佛山双方的各种人脉和产业资源。

  “很多时候,早上五六点醒来,就开始想扶贫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翻来覆去琢磨该如何解决。虽然辛苦,但能够融入当地,与当地干部一起,为那些真正生活贫困的群众做一点实事,我们觉得很有意义,心中有一种使命感,也有一些成就感。”当被问起在湛江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有何感受时,佛山对口帮扶湛江市工作组副组长李振宇如此说道。而这,也代表了佛山驻湛江214名扶贫干部共同的心声。

  数读佛山对口帮扶湛江工作亮点

  (截至2016年12月)

  -建档立卡

  对口帮扶湛江市64个镇163条村,15998户贫困户,53816贫困人口。

  -落实资金

  累计落实到位各项帮扶资金约2.66亿元,已投入的各类资金约7260万元。

  -基建项目

  村道硬底化合计128.949公里,实施饮水工程70宗,引进其他资金协助当地修建文体楼14座,修建篮球场25个,设置文体健身设施25处,兴建卫生站14座,垃圾处理池24个,路灯766盏,农田水利灌溉渠43.8公里,修缮村委会50个,修缮村级学校47所,其他基建项目25项。

  -“三项建设”

  享受学生资助政策的贫困户子女合计8168人。其中,就读义务教育享受生活费补助学生5030人,就读高中(中专)免学杂费学生648人,就读高中(中专)享受生活费补助学生1013人,就读大专及以上免学杂费学生298人,就读大专及以上享受生活费补助学生478人。已设立村级慈善金51个,投入资金549.5万元,主要用于贫困家庭子女助学、奖学、助困三方面。

  163条村已经实施1034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工程,除中央、省、被帮扶市对一般贫困户危房改造补助外,佛山市专项资金额外再对每一户参与危房改造的贫困户补助2万元。

  本地务工人数增加3121人,异地务工人数增加2282人。合计举行231场技能培训,培训人数达到11737人次。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