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上千幅通草画重回广州 真实再现昔日广州风情

2017年02月27日 10:10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赛龙舟
赛龙舟

  上千幅被古人称为通草画的画作,在销声匿迹100多年之后,通过馈赠和购买等渠道,重新回流广州,被珠三角地区多家文化展馆珍藏。这批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盛行于19世纪,最后消失于20世纪30年代的通草画,尽显当年广州和中国的社会百态、风俗礼仪和休闲娱乐。尤其是“达盖尔摄影术”1839年才在法国诞生,照相术1844年才进入中国,此前,正是通草画详尽记载着当年广州的市井风情。

  昨天(2月26日),广州通草画研究学者程存洁接受记者专访时提出一个重要设想,希望广州用世界眼光看待广州外销通草画,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入列“世界记忆名录”,以拯救一段正在老化、损毁,甚至消失的广州外销画记录。

  “1839年,‘达盖尔摄影术’在法国诞生,1844年,于勒·埃及尔第一个将摄影技术带到中国,并拍摄了中国最早风光和人像照。但在摄影术进入中国之前,19世纪广州出现这种以水彩绘在‘通脱木’茎髓切割而成的通草片绘画,用形象生动图像把中国风情传递到世界,成为照相术在中国普及之前最重要的图像记录。”广东第一部摄影艺术志主笔人、资深广东摄影评论家郑蔚帆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

  2000年,广州博物馆接受了英国约克大学伊凡·威廉斯捐赠的70余幅通草水彩画,中国开始有了第一批通草画藏品。这批画作翔实记载着100多年前各种场景,从十三行救火手推车、昔日水乡广州赛龙舟和养鸭船,到粤海关部第壹号巡船场景……题材涉及包括码头风景、街巷买卖等各行各业、茶叶和丝绸的生产销售、人物肖像画、社会百态、戏剧表演、习俗与节庆,真实再现昔日广州乃至中国风情,成为当年世界各国了解广州的一扇窗口。

  欧美称通草画为米纸画

  “最初考证发现,通草纸根本就不是纸,而是一种用通脱木的茎髓切割而成的薄片。”程存洁了解到,这种来自广州的水彩画在欧美地区通常被叫“米纸画”,外国人因其色白而误认为是中国人用大米制成的纸。

  2007年2月,美国弗吉尼亚州81岁高龄的John Cole Cool专程为了解通草水彩画而来,他还随身携带了几张广州通草画照片,其中还有一张停泊香港的美国军舰老照片。原来,John Cole Cool的爷爷是美国海军,1884年乘美国军舰在香港停泊,有一次他来到广州,并购得几张通草水彩画带回美国。

  此外,广州市民王恒在世界各地收集通草画,先后向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赠送了500多幅,最近又向广州大元帅府赠送了逾百幅外销画,其中通草画就达40多幅。其中,有一幅通草画描绘了当年十三行行商所建花园中的“百花亭”园景。园中松柏垂柳,假山盆景,真实再现小巧别致岭南园林。小亭上还挂着一幅“松云窗外蔼,池水阁边明”篆书对联,成为寻找当年十三行行商花园真实记忆的重要参考物。

市民王恒向广州大元帅府纪念馆赠送的通草画,描绘当年十三行行商所建花园中的“百花亭”园景。
市民王恒向广州大元帅府纪念馆赠送的通草画,描绘当年十三行行商所建花园中的“百花亭”园景。

  “风物手绘照片”风靡一时

  “随着中国通商口岸范围的扩大,广州的画家逐渐到多地开设分店。但即使洋画铺搬至香港、上海,他们所绘制的通草画题材依旧以广州社会风情为主。”程存洁向记者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

  “1851年1月的一份《中国丛报》报道,来自中国的米纸画已大量外销,特别是销往南美洲。”程存洁介绍,近年来已发现大量描绘南美洲“西班牙殖民地居民和秘鲁风情”题材的通草画。“通草画成为融合中西艺术风格的一种外销画种,行销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等世界多地。成为了解当时世界多地重要的‘风物手绘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通草画不仅成了西方皇亲贵族喜爱的珍贵礼物,也深受外国百姓的喜爱,更成为外国人临摹学习的美术作品。如广州收集到一册来自英国爱丁堡的画册,内收30张不同材质的绘画作品,其中就有一幅通草水彩画。

  真实记录百多年前岭南民俗民风

  广州街头“三百六十行”全写照

  通草片作为载体的手工艺绘画,展现广州市井行当的昔日风情。如8幅一套的《广州市井风情通草画册》,再现19世纪广州街头走卒商贩的人物形象,记录清代广州市井百态。

永泰兴通画店。
永泰兴通画店。

  12幅一套的《手工业生产图册》,描绘打菜刀、做木门、织凉席、做布鞋等各类手工业者,每一幅均惟妙惟肖地勾勒他们赖以谋生的工作和生产、交易的情景。画中表现的行当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都是市民生活所需的基本用品。与走街串巷做小买卖的商贩不同,这些专业的手工业者有固定的生产地点和时间,是“三百六十行”中最为稳定的一个群体。

  记者看到,程存洁为广州收购回来的这批外销通草画,仅清代戏班专题,就包含道具服饰、表情动作,其中包括千姿百态的戏剧角色,最直观地记载了清代戏剧表演。其中还包括有三国演义、穆桂英等内容的外销画,有的还制作成圣诞卡、贺年卡,配上英文,出售给西方顾客。这里的英文是典型的广式英语,尽管错误百出,却为当时国人如何理解和使用洋文留下了极为珍贵的记录。

  记载水乡风情多姿多彩船舶形貌

  19世纪的广州,有一部分人生活在船上,构成广州城市历史的重要章节。船上的人与陆上的人一样不息劳作,而且水上商铺同样可以提供与陆上商铺无异的制衣、修鞋、理发、饮食等服务,有别于陆上商铺,水上商铺是通过变换停泊位置去寻求顾客。

  明清的广州“商贾辐辏,海船云集”,在外销通草画上得到详尽的记载。有轻巧的载客帆船,是水城广州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有往返于狭窄河道之间的渡船、舢板,可载人和运输少量货物;有官员出行专用的官船,仿佛漂浮在水面的建筑;有因其圆形舱板和侧舷状如西瓜而得名的西瓜扁;还有兼具养殖及运输功能的鸭艇等,形象地描绘出一幅熙熙攘攘的珠江河上图。

  这批昔日的通草画作,留下当年广州江河上多姿多彩的船舶形貌,让后人能够循着画作中船艇足迹,回味水城旧貌。

十三行新式救火场景,救火队员推水车。水车灯笼上写有“十三行”字样。
十三行新式救火场景,救火队员推水车。水车灯笼上写有“十三行”字样。

  展现浓浓岭南民俗节庆风味

  记者所见一组《元宵花灯图》,左数第一个灯具造型便是被人们称之为吉祥物的蝙蝠,蝙蝠广州话谐音“变福”,该图将“纳福迎祥”的祈福活动图像化。又如《元宵花灯巡游图》展示了以鱼、虾和桃为模型做成的灯笼,鱼代表年年有余,寿桃代表健康长寿。

  赛龙舟是岭南地区民间节庆活动之一,深受广府人民的喜爱。《龙舟竞渡》以简洁的构图、速写的手法描绘了龙舟竞赛时的热闹场面——大龙舟上众人挥桨力划、击鼓鸣金,旁有小舟载人为其呐喊助威,极具浓厚的民俗气息。此外,龙腾虎跃闹新春的喜庆景象、广府风情的婚庆嫁娶等民俗均在通草画中淋漓尽现。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丹彤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