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揭秘佛山“詠春江湖”:从未消逝的武林

2017年03月02日 16:5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周五17时30分,佛山旋宫酒店采购员姚忠强脱下工装,他的另一重身份在此时“上线”——一位拥有两万多名弟子的詠春拳馆执行馆长。

  公务员、销售员、企业老板、医生、小学教师……在佛山华灯初上的夜幕中,成千上万的习武之人奔赴大大小小的武馆切磋技艺。这些人与散落在高楼大厦之间的拳馆一起,构成了一个隐蔽在城市中心的“詠春江湖”。

  20时,姚忠强出现在禅城区一条深巷内的姚才姚祺詠春堂拳馆。他要在30分钟内热身完毕,迎接一批弟子。每周二、五、六都是如此,这种模式已经延续了近15年。

  蹲马步、打桩、黏手……这些“电影里的招式”,姚忠强一遍又一遍地向弟子们强调动作要诀,这是练习姚式詠春独门秘笈“蛇形手”的必经之路,蕴含着从祖师爷辈口耳相传的武功精髓。

  5年前,姚忠强结识了佛山市学思口述史研习所负责人姚远,并成为后者“詠春口述史”中的“主角”之一。自2011年起,姚远及其团队耗费6年时间,走访了近30位像姚忠强这样的詠春大师,编撰了一本《佛山市禅城区詠春文化地图》,尝试呈现出一个历史空间里的詠春社会。

  城市中的“继承者”

  空调师傅、货车司机的“双重身份”

  五、六十年前,禅城琼花会馆曾是詠春的繁盛之地;如今,在祖庙一带仍有诸多习武人士出没。他们和普通人无二,有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可能是业务员、工人、公务员甚至专家学者。

  佛山民俗专家余婉韶就曾任木兰拳会会长。“走在禅城老城区路上,那些和你擦肩而过、其貌不扬的老人,也许就是身怀绝技‘武林中人’,这一点都不夸张。”姚忠强笑着说。

  “在这一带,大大小小的拳馆有上百家。其中有不少是‘公园前第二棵树下见’。”他口中的“公园前第二棵树下见”,泛指那些没有实体拳馆,借用公园场地教拳的形式。

  拳馆是佛山这一代“继承者”发扬詠春的重要基地。2002年,位于朝安北路的姚才姚祺詠春堂拳馆正式开张。15年来,无数形形色色的人从四面八方前来拜师学艺,成为同门中人。

  空调维修师许灿新就是其中一位。他家住清远,去年9月起跟随姚忠强学武,在师兄弟中资历尚浅,却是最勤奋的弟子之一。

  每周五,许灿新在清远从事空调设备维修的工作。每到周五下午5点,他便会马不停蹄赶往清远汽车站,花52元乘90分钟大巴来到佛山找姚忠强学拳。

  有门派,有师傅,就有师兄弟。现代城市里的师兄弟们,也讲究相处之道。

  人在异乡,许灿新有时会寄居在师兄家中。原来他曾在清远学过拳,那里复杂的师兄弟关系让他烦心不已。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佛山观看詠春比赛,看到了姚忠强弟子的表现,就决心拜在他门下。“现在我已学到了木人桩第一套。”

  货车司机张惠洲是江门台山人,2001年来到佛山,以开货车维生。他自称学詠春会“有瘾”。

  “下班回家就会想练拳,饭都可以不吃。如果练的好,打人就有劲力,有产生‘隔山打牛’的感觉。但是我不打人。”现在,张惠洲可以扛着一百斤重的米上五楼,且丝毫不觉吃力。他坚信是练拳让身体变得更强壮。

  张惠洲称呼一位来自广州的林姓儿科医生为“师兄”。林医生从小看霍元甲、陈真的电影长大,对武术心驰神往。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佛山中医院工作的妻子介绍他拜姚氏兄弟为师。

  林医生享受习武带来的精神享受。“做人要学会婉转。”他说,在姚氏詠春秘笈讲究“来留、去送”。短短四个字,蕴含着消力、借力、以柔制刚的哲理。“做人也当如此,要用智慧和让人觉得温和而舒服的方法,去化解矛盾和冲突。看似柔,实则力量无穷。”

  “大力才”、“阮老揸”,佛山老一代詠春师父都喜欢这样互相称呼。姚忠强也给他的徒弟起名为“沙胆标”、“鬼手恒”,活脱脱像武侠小说里走出来的人物。

  琼花会馆

  佛山詠春江湖的发源地?

  “总教练”姚忠强所在的姚氏詠春,是禅城詠春主要派系之一。他的祖父姚才曾与阮奇山、叶问并称“詠春三雄”,名噪一时。

  和姚忠强同姓的姚远,结识于5年前。作为一个外地来佛山工作的普通市民、佛山武术文化的爱好者,姚远于6年前启动了“詠春口述史”项目,陆续与三十多名詠春大师结识,编撰成一本《佛山市禅城区詠春文化地图》(以下简称《詠春地图》)。


佛山市学思口述史研习所团队耗费6年编撰的《佛山市禅城区詠春文化地图》内容节选。 资料图片
佛山市学思口述史研习所团队耗费6年编撰的《佛山市禅城区詠春文化地图》内容节选。 资料图片

  “这是一个不为大众所知的江湖,我们就是要还原当年的传奇故事,让更多人看到这个今天还隐藏在城市中心的‘江湖’。”祖籍苏州的姚远10多年前来到佛山工作。工作之余,他与朋友穿梭在大街小巷之间,与居民闲聊,挖掘鲜为人知的詠春故事,挖掘这座武术之城的历史魂魄。

  他发现绝大多数詠春大师的习武经历都可追逐至一个地方--佛山市禅城区琼花会馆。而权威史料以及诸多专家学者也支持这一观点。

  翻开《詠春地图》,阮氏詠春、姚氏詠春、叶问詠春、张保詠春、黎叶篪詠春及彭南詠春的人物谱系图、文化地图等线索记录详尽。

  这是经过调研、查证后梳理出来的六大派系,目前在禅城习武人数规模较大、拳馆保留较为齐全。“如果有人来到佛山,可以按图索骥,了解詠春在佛山的分布,还原武术师傅在佛山有过的生活轨迹。”

  地图上,祖庙戏台、清正街、桑园、赞生堂等一连串老地名联结成一张网,那是一代宗师们曾经聚集、活跃的地方。

  现在,尽管佛山对中心城区的老建筑进行了不错的保护,但仍然有不少当年的拳馆、建筑已经不复存在。如今,走到某一个巷子,姚远会感叹,这是当年某位大师教徒练拳的地方。几十年后的今天,无数华人通过甄子丹的电影,得以了解那段差点被遗忘的精彩历史。

  姚远曾用摄像机拍下了这段珍贵的场景:2015年12月,一位刚动完手术的90岁老人出现在禅城区蓑衣街,这里正在进行旧城改造。这位老人是姚才的徒弟、姚忠强的师叔霍超,上世纪60年代移居香港。

  他一手拄着拐杖,被人搀扶着、颤颤巍巍地走进蓑衣街。老人难掩兴奋地指着两边的旧砖房说:“这里太熟悉了,我住在13号。这里是教书的私塾,那里是白眉拳师父的家……”霍超十多岁时曾在此居住,那时还叫蓑衣巷。

  “初学詠春,我觉得它的手脚招式像女孩,不愿意学。你猜我转行学什么?学起了白眉。”说到此处,老人不禁笑出声来。至于他与姚才学詠春,已经是后来的事了。

  岁月不饶人,见证过那段传奇的詠春师傅如今多已两鬓斑白。姚远接触到的詠春师傅大多集中在60至90岁,而他通常会先采访80岁以上的师傅。

  对于武术爱好者来说,这些老人就像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他们既见证过上辈的辉煌,本身又有丰富的阅历,清晰且深刻。“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一种紧迫感。有些老师傅,刚访问完没两天就听说他不在了。”姚远说。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