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侨乡传真

探访莆田体育运动学校:为国家输送体育人才

2017年03月10日 14:07   来源:湄洲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射击馆内,运动员们积极备战。
射击馆内,运动员们积极备战。

  记者昨(3月9日)日从国家体育总局官网上获悉,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关于命名“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7-2020)”名单中,莆田体育运动学校榜上有名。

  于是,记者联系了莆田体育运动学校校长吴金煌,吴金煌告诉记者,“‘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是国家体育总局以奥运会为周期在全国业余训练单位中开展的一项评定工作。总局根据各业余训练单位基本条件、队伍建设、科研设施、输送人才、大赛成绩等综合因素进行评定,通过申报、初审、复审、专家组实地检查等程序最终决定评定结果,是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对全国业余训练单位授予的最高荣誉。”

篮球场上,球员们正在一丝不苟地训练。
篮球场上,球员们正在一丝不苟地训练。

  莆田体育运动学校是由原莆田市重点业余体育学校(成立于1979年)、莆田市竞技体育学校(原莆田县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创办于1957年)和莆田市体育工作大队(1993年正式挂牌成立)合并而成的一所业余训练、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体育特色学校。刘玉煌、翁康强、颜建明、肖青松、许国荣、郭凡等一批为我们莆田人引以为傲的参加奥运杰出竞技体育人才就是从这所学校培养输送的,近年来学校又输送了林慧君、陈洲理、王晓东、林奇特等一批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在国际赛场上崭露头角。

  在学校的训练场,记者找到了吴金煌校长,这位曾在第九届亚运会上,夺得男子200米自由泳银牌(并打破亚运会纪录)、男子4×200米自由泳银牌,以及男子400米自由泳铜牌和男子1500米自由泳第4名,为我国首次获得亚运会奖牌数和总分第一名立下汗马功劳的著名游泳健将,退役后回到家乡,在出任莆田体育运动学校校长之后,更是不遗余力投入到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中。他告诉记者,“学校以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为方向,以“奥运、亚运、全运、城运、省运会”出好成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作为宗旨,抓好训练工作,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对学校情况,吴金煌校长是如数家珍。他说,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奥运争光计划》纲要,本着“选好苗子,打好基础,认真培养,积极输送”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训练为中心,管理为重点的办学方针。学校各科室分工协作默契,具体实施行政、业余训练、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和后勤保障等工作。学校现有专职教师、教练111人,教师队伍57人,开设从小学一年级至九年级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共18个班级;教练员队伍60人(其中聘用教练6人),开设了田径、游泳、举重、跆拳道、拳击、武术散打、武术套路、体操、皮划艇、赛艇、静水激流回旋、篮球、沙滩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射击、射箭、击剑、飞碟等20项训练项目,在训、在读学生600多人。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业余训练先进集体”、“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篮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等称号。

  在吴金煌校长的陪同下,记者探访了学校正在紧张冬训的各个项目训练队。田径场上,训练馆中,在教练员的指导下,各个项目在训的队员们个个汗流浃背,但仍一丝不苟地完成着技术要求。“体育训练除去刻苦还是刻苦。”吴金煌说,为了扎实推进备战福建省第16届运动会,学校高度重视,各个项目训练队的教练们各司其责,队员们认真训练,都取得了不错成绩。仅2016年学校共组队参加省年度锦标赛22个项目,取得带入福建省第16届运动会3枚金牌,140分,共有59人次获得单项第一名、58人次获得单项第二名、61人次获得单项第三名。特别是田径、射击、武术套路和拳击等四个项目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保持一定的领先地位,举重、击剑、射箭和散打等项目回升势头良好,为我们备战第16届省运会增添了巨大动力。

  不仅如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厚积薄发,彰显强有力的后劲使吴金煌更为开心。他告诉记者,近年来不断有学校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在国内外赛场上取得了骄人成绩,比如仅去年,就有陈洲理在波兰第二届世界太极拳锦标赛夺得男子第一名,在福州第一届世界杯武术套路比赛获得男子太极拳第一名;傅依婷在巴林亚洲青年锦标赛获得女子花剑个人第三名,在法国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夺得女子花剑个人第三名,在东京亚洲U23击剑锦标赛收获女子花剑个人第一名、团体第二名;吴晶莹在印尼雅加达第五届亚洲青年水球锦标赛获得第二名。还有学校学生获得全国锦标赛第一名6项、第二名4项、第三名5项、第四名4项、第五名3项、第六名1项。输送省体工队报调9人、省体工队集训14人、省体校11人等。

  面对成绩,吴金煌并不沾沾自喜。他说,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学校还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比如运动训练科学化管理,科研为训练提供服务,教练员队伍新老交替等等。瞄准未来,立足省运,冲出奥运,加快实现青少年运动训练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使学校训练工作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多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本报记者 陈永忠 文/图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