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举行华侨义冢公祭活动 将建义冢纪念公园

金羊网讯 记者彭纪宁,通讯员谭耀广报道:30日下午,江门市新会区各界来到金牛山华侨义冢,对先侨们进行拜祭,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参加公祭活动的有区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香港东华三院的代表以及新会华侨中学的师生代表近150人。记者了解到,随着华侨文化的进一步挖掘,新会今年将建华侨义冢纪念公园。
新会曾是华侨骸骨中转站
据了解,华侨义冢的出现记录了中国近代那段积贫积弱、饱受外侮的历史。当年因避战祸,或谋活路,五邑华侨经历了“逃亡-强掳、拐卖-卖猪仔-契约华工-偷私位-买出世纸”等各个时期的不同方式,被强迫、被出卖或互相引渡远托异国。他们有的通过自己努力在异国他乡立足生根,有的则不幸客死异域。客死异乡的先侨通过临终嘱托或由同伴根据共通的宿愿,经社会慈善团体不惜重资,捡拾遗骨,归葬故里。
为何华侨义冢多集中在新会?据悉,当时新会在交通、财力、地理以及在海外侨胞的心中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华侨的骸骨在运输途中,大多以新会为中转站。部分华侨遗骨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家人来认领而转运不出去,在新会积存下来。新会本身就是侨乡,对华侨有着较强的认同,为妥善安置这些华侨遗骨,新会当地慈善组织筹集善款,选择墓地,将其集中在新会安葬,从而形成了新会华侨义冢。
古巴华侨骨灰计划运回江门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香港东华三院顾问丁新豹博士在现场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介绍了这些义冢主人的辛酸历史。鸦片战争后,五邑一带天灾造成农田荒废,没法耕种。大家为了生计都被迫卖猪仔去美洲淘金修铁路,幸运的就活下来回到故乡建起了一座座我们所见到的世界文化遗产——碉楼,不幸的就客死他乡。在当地华人团体的帮助下,他们的灰骨运回香港的东华三院义庄安放,然后又跟内地慈善团体运回新会、开平等他们的亲人认领,后来那些没人认领就分批集中一起安葬。
1870年,香港成立东华三院慈善机构,现在有4万多份档案资料可证明这段历史,现在在整理中。据他说,现在在古巴又发现当年的大量华侨骨灰没人认领的。香港东华三院准备将他们准备运回安葬,让后人好好地去纪念。
丁博士表示:今天大家在此进行清明拜祭,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怀旧之情,而是对历史的再认识,发掘蕴藏在华侨义冢里面的思想内涵和文化道德传统,从而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团结海内外同胞,同心同德建设祖国。
将建华侨义冢纪念公园
新会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华侨义冢是一部活生生的华侨史,是对华侨先辈敬意与缅怀,也是对下一代尤其是海外华人华侨新生代进行爱国爱乡教育的最好素材,今后新会区委区政府将进一步做好义冢的保护,使先侨在这里安息;此外也将加强与香港东华三院的信息往来,搜集更多关于华侨义冢的史料,加大对华侨历史的研究;争取各方支持,早日建成华侨义冢公园,使这里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记者了解到,接下来会联合新会开平、香港三地专家研究如何挖掘把义冢建成纪念公园,把它与世界文化产开平雕楼结合起来,它们都是一段很值得研究的历史”
新会博物馆林馆长介绍,新会共有大型义冢5处,有两处隐埋在山上密林中也争取在5月份让它们重见天日。现在三处都做好了保护抽施做了围栏,分别有1550、87、387个墓。目前义冢纪念公园在规划中,具体规划估计在4月中旬可公布。